1 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新进展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操作, 它是临床护理中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 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 “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拔针后不出现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等。目前, 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了解目前国内外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不足、并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依据。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1] 。拔针按压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个环节[2] 。护士在最后一环节中, 由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等因素,常导致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等,现就这些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2 1 常用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 传统拔针按压法: 轻揭胶布, 以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 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3] 。 棉签按压法 纵形按压法[4] 即右手揭胶布后, 手持头皮针柄远端平行拔出针头,针头拔出的瞬间, 左手持棉签纵形按压穿刺点上方, 拔针后按压穿刺点 3?min 。此种按压法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按压, 局部受压面积大, 有效防止了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横形按压法用干棉签横形置于针孔处, 向拔针反方向轻柔地推针孔处组织( 不加压), 迅速拔出针头, 立即横压针孔片刻[5] 。曾龙英[6] 的研究也证实此种按压方法横行垂直按压在皮肤上, 因棉签的直径较小, 不足 1cm, 局部受压面积小, 往往只压住皮肤针眼, 未压住进血管针眼, 易形成皮肤和皮下出血, 给病人带来身心不适。 反折细管拔针法拔针前将调节器关闭 2/3 , 让少许液体通过, 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 左手食指将进针部位的皮肤( 即针尖上方 2cm 处)绷紧,右手拇指、食指将头皮针靠针头端药 1cm 处的 3 胶管向前反折, 压在针翼处捏紧平行快速拔出针头, 即松开左手食指, 并按邱春华[7] 等的方法立即用左手大鱼际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 按压时间为 3~ 5min[8] 。此种方法遵循“先拔后压”的原则[9], 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拔针时压力过大, 针头产生角度而造成针尖划伤血管壁, 引发疼痛、出血、淤血的现象; 拔针前将针柄尾端输液管反折, 可利用剩余药液保持输液管内压力避免回血及拔针后漏液现象发生。 缓慢拔针按压法[10] 输液完毕, 护士用左手示指在针尖上方 2?cm 处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柄抬高 10~ 15o, 缓慢(1~ 2s) 拔针。拔针后, 用原无菌敷贴覆盖针眼处, 并用左手或指导患者用输液对侧手的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 中等力度, 持续按压 5?min? 左右。 输液贴按压法 拇指按压法操作者在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 先分离固定于头皮针针翼的输液贴露出穿刺处, 然后用左手示指压在针尖的近心端, 左手拇指在针头下方同时用力绷紧患者的手背皮肤, 右手持针柄, 并将针柄略微抬高, 快速拔针后, 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 并告诉患者不能揉搓该按压部位[1
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新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