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惩戒教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惩戒教育
吴燕虹 大家都知道,在教育的原则中,正面教育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正而教育,是能逐渐成长的,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在运用其他教育方式方法暂未见效的情况下。惩戒教育就凸显其重要作用。当然,“惩事件的一再披露,不时地向老师们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只需情感打动,作为老师的我们深感现在的孩子比以前更加“金贵”,娇生惯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师长稍有训斥,便不高兴。开口便称法律有规定不许惩罚学生’而有些家长又过于袒护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认为惩戒学生就是老师的不对是老师找茬,动辄电话投诉,或大闹学校,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使得老师毫无尊严可谈,学生更是有恃无恐。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文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使之将来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种理念无疑是先进的,正确的,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老师们也欣然接受这样的理念,并付睹于行动,可遗憾的是,在学校里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原来从没发生过的事情却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恶劣的风气。除上面所列举的三个事例外,再如上网成瘾率的升高,亲情的淡漠,早恋,道德缺损等等,在很多情况下老帅确实尽力却毫无效果,甚至束手无策。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对合理惩戒解释又不详,致使老师面对屡教不改的犯错学生有心却无力,情感和爱心不但不能感化学生,而学生却越来越猖狂。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理念不对吗?不!可以肯定地回答,理念没有问题,应该是理解的偏差。笔者认为,中国的教育界是应该反思了,我们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同时,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是啊,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的希望,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正如徐向洋行走学校的创办人徐向洋校长说的那样:“因为我们太爱他们,而使他们变得瞧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太爱孩子,而使孩子无动于衷。”的确,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个性的发展,教育就应该以表扬为上,正面引导,这完全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但是以表扬为主并不代表以表扬为唯一的全部的教育方法。温室里的花朵是在百般呵护下长成的,这样的花朵哪能经受风雨的洗礼?同理,我们对孩子们只一味的表扬,和风细雨,如沐春风,如何能使孩子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中国当今的教育迫切地呼唤惩戒教育的介入,我们不妨冷静地重温古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遗训。大教育家孔老夫子也曾用戒尺惩罚过弟子,民间也流传着“不打不成器”的说法。由此可见,没有惩戒,只是一味的表扬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片面的强调赏识、尊重,,学校,家庭对孩子们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关爱,我们面临的将是被宠坏的一代。
完整的教育是不能没有惩戒的。“惩者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那什么是“惩戒”呢?“惩”即处罚,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戒”是警告,劝戒以使其改正错误,是一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惩成教育除了也具备这种统一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 一种教育方式,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本质上同期望、激励、表扬等方式一样指向学生的进步。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对学生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而且也是必要的。”

惩戒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住儿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7-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