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梳理——历史和哲学的维度目录?一、后现代的历史?二、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哲学比较?三、多元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四、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反思后现代的历史(一)概念德 Michael 在《后现代主义》一文中说:人们至今对什么是后现代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英 认为:后现代一词在今天很难形成以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看, “后现代”是针对“现代”而言的,但是对“现代”的延续还是断裂?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历史研究》中称自 1875 年起西方文明开始断裂,巨变。旧的社会关系,权力结构迅速消失。后现代时期出现。美詹姆森《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现代指资本主义征服自然,后现代指在文化层面,无意识层面的扩张。 《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后现代总是隐藏在现代里,现代性在本质上是不断地充满它的后现代性的。”美哈桑《后现代主义概念初探》“现代”与“后现代”是“一种历时兼共时的建构”。 : “后现代”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后现代的历史?(二)时间区分?后现代形成和发展于 20 世纪下半叶。?前现代时期指公元前 1000 —公元 1450 年之间。?现代时期指公元 1450 — 1960 年之间, ?后现代时期指 1960 年到第三个千年。?——【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 ,1995 】后现代的历史?(三)历史背景? 20c60s 社会巨变:第三世界独立解放浪潮、美苏争霸、越南战争等,各种攻击性的生活方式明显. ? 20c70s ? 20c80s ? 20c90s ?新世纪后现代的历史?(四)历史特征?人们抛弃对普遍性的追求,关注差异、多样性、特权及与之对应的边缘化,对普遍性进行解构。?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后现代产生于启蒙运动,但抛弃了启蒙运动倡导的客观科学及其宣扬的普遍价值观、道德、法律和艺术。?重视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强调对世界的爱、解放自由、理解。?混沌、解构、消解、建构、非理性、感性、直觉、去中心、解放、关怀、对话、多元化、创新、个性、差异性。二、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哲学比较?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哲学,也在现代主义中寻找出路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普遍性观点,认为知识是主观的,临时的和不确定的, 知识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语言的用途和意义具有多样性海德格尔提倡审视单一性和具体性,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意义要靠自我实现。强调特殊性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主流文化群体与边缘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系普学” genealogy. 真理概念是在历史的冲击和斗争中产生的,真理概念是通过制度, 社会系统以及个人认同发挥其作用。在具体情景中真理与权利有关,人们运用权利和控制力而把自身构筑为知识主体和知识客体。 Jacques Derrida ——批判西方哲学的罗格斯中心(是演讲, 词语或者推理的意思,是控制宇宙的核心理性原则,是外在组织进行组织的理性原则。)词语用来表达链接。但词语的含义是不稳定的,也因时因人而异。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解构,同一词语有多种含义。人们对文本的解读有各自的理解。人的思想来源于他们的历史,文化, 语言和意义的基础以及对以上这些的运用。车里库尔姆斯,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特质: 、强调多元、反霸权、异质共存。 。 ,倡导民主对话。 ,倡导边缘。总之,倡导否定,怀疑,反思,批判是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拥戴差异,关怀边缘群体,倡导相对主义, 反对中心论,赞扬民主和平,多元并存是后现代主义的孜孜以求。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是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诞生的基点, 后现代主义教育是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延伸和具体化。三、多元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横空出世——?在现代课程研究进入困境之时; ?以批判现代课程研究为突破口。尤其是对泰勒原理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