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Add your text here and write down your opninon thank you add your text here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分度
: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Add your text here and write down your opninon thank you add your text here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分度
: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分度表
分度
II度面积
III度面积
并发症
轻度
≤9%
中度
≤29%
≤9%
重度
≤49%
≤19%
休克,较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伤
特重度
>49%
>19%
严重并发症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成人:烧伤面积(%)×体重(kg)×(晶体、胶体)+2000~3000ml
(基础水分)
儿童:烧伤面积(%)×体重(kg)×(晶体、胶体)+70~100ml/kg
(基础水分)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体、胶体的计算
晶体:胶体=2:1或1:1
晶体:烧伤面积(%)×体重(kg)×
胶体:烧伤面积(%)×体重(kg)×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5%GNS、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10%葡萄糖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补液的监测
①成人尿量以维持30~50ml/h为宜;
②心率<120次/分,收缩压为90mmHg,脉压20mmHg以上;
③呼吸平稳。
休克期补液的护理
1、入院后评估
对病人的烧伤面积、深度、烧伤时间、生命体征、入院前的处理(包括已输入的液体种类、量)、有无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合并伤等进行评估,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休克期补液的护理
2、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选择体表大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等)进行穿刺,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粗后细。静脉穿刺困难者,可行深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休克期内要保证有2条以上静脉通路,液体24小时维持。
休克期补液的护理
3、补液速度和方法
(1)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
(2)烧伤后1-2h内先输入晶体液1000-2000 ml,再输入胶体液,在伤后3-4h内输入胶晶总量的30%,伤后第一个8h输人总量的60-65%可能更符合实际需要。水分平均输给。部分烧伤患者由于伤后补液不及时或补液不够,造成复苏不当,这些延迟复苏者需要显著增加补液量。在第一个24h纠正低血容量状态后,第二个24h的输液速度就可以均速滴入。补液时要根据各种监测指标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补液不足或过量。注意不可将液体在白天全部输注完毕,以免夜间创面持续渗液却未能及时得到补充,使休克期延长。
休克期补液的护理
尿量
监测每小时尿量是评估休克是否纠正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每小时观察记录1次,观察尿液的颜色、PH值、尿比重的变化。排除尿管因素外,少尿或尿量过多又是鉴别补液量不够或过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补液复苏至少要维持尿量在50ml/h 左右,最好达到80-100ml/h 。小儿尿量每公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孔乙己
  • 文件大小1.85 MB
  • 时间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