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
“远道”为下面的心情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妙、快乐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思念(板书)爱人的悲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剧烈效果。
⑶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奇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子公孤寂、忧愁、怅惘地往家乡的那个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子公迷茫(板书)苦痛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干脆点明主子公的苦痛,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 “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 简洁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寂想家,却说是对方盼望团聚;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⑷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悲伤(板书)以至老的根本缘由!
,回顾抒情主子公情感的改变。
爱恋——思念——迷茫——悲伤(板书)
活动5【活动】研读探究问题
五、研读探究问题
问题1. ?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和美妙祝福。
问题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妙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板书)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爱人之间因分别而思念悲伤的思想感情。
活动6【练习】拓展延长
五、拓展延长
请同学们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一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特别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子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行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希奇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参考:
异:所选意象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等美妙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以树为寄予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