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第一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泌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以上,每年约有60万例
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2000年资料显示:我国泌尿道的技术要点
根据患者年龄、尿道口大小等,在确保引流通畅基础上,选择使用外径合适的尿管以减少置入尿管导致尿道损伤
置入时操作应尽量轻柔,如出现导入困难不可反复强置,应立即请泌尿专科医师会诊
置入导尿管后要适当加以固定保护,预防尿管滑动不要随意牵拉导尿管
第十八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必须采用密闭式无菌引流
持续维护密闭无菌引流系统,定时消毒
不要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除非必须冲洗导尿管。
如果违反了无菌操作、或出现了分离或渗漏应消毒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后,再用无菌技术重新放置集尿系统
第十九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冲洗
对于留置尿管在72小时以内者,应尽可能避免持续膀胱冲洗
除非预测会发生阻塞(如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采用密闭式持续冲洗预防阻塞,为了解除由于凝块、粘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阻塞,可采用间断冲洗法(尽量使用三腔尿管)
尚未证明持续抗生素膀胱冲洗的有效性,故也不应做为常规预防感染的措施来执行
第二十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无菌冲洗器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冲洗时,操作者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
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容量无菌注射器反复冲洗
如果导尿管出现阻塞,可通过反复的冲洗保持通畅,如果导尿管本身是造成阻塞的原因(如凝结物的生成),那么只能更换尿管
第二十一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标本的采集
如果需要少量新鲜尿液作检查,先用消毒剂消毒导尿管出口或采样口,再用无菌针或注射器吸取尿液。
如果需要大量尿液作特殊分析应运用无菌操作从引流袋内获取
第二十二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液引流
维持通畅的尿液引流
为达到通畅的尿液引流,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免扭结
集尿袋应定时排空在每个病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内(引流管不能接触未灭菌的容器)
导尿管功能不良或阻塞时应予以冲洗或必要时重新更换
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以下
第二十三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道口的护理
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留置尿管(超过10天以上者),企图依靠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或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洁不能降低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只有短期留置尿管定时清洁和消毒护理,有一定预防意义
导尿管的更换周期
留置导尿管不能随意定期更换
第二十四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为避免尿路感染,可选择其他的导尿方法。
阴茎套引流法:适用于无尿路梗阻并有完整排尿反射的尿失禁男性患者
耻骨上膀胱造瘘导尿术:需长期引流者
间断临时性插置导尿管法:一过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和麻醉恢复过程的患者
第二十五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人员
只有掌握无菌插管正确技术和导尿管护理的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家属或病人)才能操作导尿管
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尿管的其他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强调导尿管插入术的正确技术和潜在并发症
第二十六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插管病人的空间隔离
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会,留置导尿管的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不应住在同一房间或相邻的床位。
细菌学监测
插管病人常规细菌学监测作为感染控制措施的意义还未确立,故不推荐常规细菌学监测
第二十七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最新研究与进展
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导尿管外壁上附着一层较厚的粘液样物质,其中可发现被基质蛋白和细菌多糖包裹的细菌,提示细菌对尿管外壁的黏附作用在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含抗菌药物导尿管的设计
经氧化银及胶体银处理的导尿管的设计
在导尿管道中增加标本取样孔、空气陷阱、液体滴注室和单向活动瓣膜
第二十八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最新研究与进展
尽管这些尿管的改进方法具有理论基础,但还远未能证实它们能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包括下列措施
全身预防抗生素的应用
膀胱冲洗
灭菌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滴注
引流袋中加入抗生素
抗生素包裹导尿管
每天应用抗菌剂清洗会阴
均未能表明可以降低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率
第二十九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泌尿道感染预后
大部分泌尿道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