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课例研究提升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课例研究提升 教师专业水平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尹晓军
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
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
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
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教师一一介入引导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
三次授课,教师们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交流。在不同阶段教师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
①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②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③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中,主题是促进学生的有效交流?那么本课的学科本质表现在哪里?
“两位数减两位数”中的难点是“退位减法”,而“位置值”(place value)和“重组”(regrouping)是构成退位减法的核心要素。正是位置值上数字的权重才会有“退一当十”,而退位后数字之间重组的多样化才导致了学生的多种算法,有效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字之间“重组”的方式,体验到“位置值”的核心作用(尽管这个概念并不在教学中给出)。这是数学角度对本案例的实质问题的审读。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再反思:从学科角度理解“交流”
一、课例研究是什么?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即通过研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对这节课进行全程描述或对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进行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二、课例研究是教师最基本的科研方式
关注课堂:手术台与讲台
研究课堂:经验与技术
认识课堂: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满堂问、满堂动 )
把握课堂:他人的课堂与自己的课堂
(教师专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三、课例研究中的关键词
反思:实践情景(清洁工与万里学案)
合作:同伴互助(PISA经验)
专业引领:教学不仅仅是技巧
(先学后教?先教后学?)
行动跟进: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
的改革(空间、时间结构)
四、课例研究的四类主题
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青春的美丽)
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
(工程车回家、表扬的方式)
与课程知识有关的 (资源开发)
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
(怎么教?小组合作)
比如:体验式教学
面包自己会发霉吗?(从概念→实验?)
五、课例研究:从教案开始
“说、观、议、写”的完整过程
说:教学设计的研讨
确定主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
教学设计(教案)的视角
课例研讨教案:
单线型教案 →复线型教案
教案:教师教学的工具
课例研讨的工具
(观察、交流的工具)
五、课例研究:观察技术
观察目的:课例研究的主题
观察中心:学生
(学的发生与教的应对)
观察方法:定量、定性
观察工具:量表、音像设备
结果分析:统计;数据或现象背后的
意义
(一)定量观察
编码体系
记号体系(核查清单)
等级量表
(二)定性观察
对被观察对象的真实而详尽的描述,以非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 ,注重诠

以课例研究提升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472 KB
  • 时间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