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刺络拔罐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腌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刺络拔罐疗法是将放血与拔罐相结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感冒、肩凝症、腰痛第一章刺络拔罐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腌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刺络拔罐疗法是将放血与拔罐相结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感冒、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等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玻璃罐、竹罐、陶罐和抽气罐等。
(二)拔罐的方法
火罐法
(1)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罐口朝下,点燃后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
(3)贴棉法:用1〜2cm大小乙醇棉片,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
提别提不棉花浸乙醇不宜过多,以免烫伤皮肤。
煮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镶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抽气罐法
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三)刺络拔罐法的操作
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然后将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
适应症:发热、乳腺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周围性面神经炎、踝关节扭伤、软组织扭挫伤、急性中暑、腰椎间盘突出、流行性感冒、腱鞘囊肿等。
特别提示:检查针具,排除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严格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24小时内不要沐浴;疗程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隔天1次。
(四)起罐方法
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二、常见疾病的刺络拔罐疗法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
本病是以呈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春秋季多发。
多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其前驱症状可表现为患部灼热、疼痛等,继而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红斑、水疱,伴剧烈疼痛,多发生于腰胁部,亦可见于头面、下肢等处,可伴有全身症状。日久不愈者,局部经脉气血瘀滞,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祛湿通络。
【操作步骤】局部取穴为主,采用刺络拔罐法。
【取穴】龙头、龙尾、阿是穴。
【注意事项】操作完毕后,嘱患者避免摩擦患处,勿洗浴。注意火罐的清洁消毒。
(二)腰痛病(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导致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发生的一
中医罐术 刺络拔罐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