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用化疗方案
第一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概述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与心脑血管疾病构成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1000万例,死于癌症600-700万例.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作用,从而杀伤细胞.
环磷酰胺、氮芥、卡氮芥、达卡巴嗪
抗代谢药物:为细胞生理代谢的结构类似物,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增殖.
甲氨碟呤 、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喃氟啶(替加氟)
抗生素类:影响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死亡
阿霉素、柔红霉素、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平阳霉素
第十五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传统分类法
植物碱类:可抑制RNA合成,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小管的蛋白装配,干扰增殖细胞纺锤体的生成,从而抑制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死亡.
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喜树碱、羟基喜树碱、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紫杉醇、
多烯紫杉醇、依托泊苷
第十六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传统分类法
激素类:
雌激素 --- 乙烯雌酚、炔雌醇
孕激素 --- 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抗雌激素 --- 他莫昔酚、羟三苯氧胺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其它:
铂类化合物 --- 顺铂、卡铂、草酸铂
奈达铂、洛铂
第十七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从细胞动力学角度分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CCNSA)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CCSA)
第十八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能杀死各时相的细胞,包括G0期
包括烷化剂类、抗癌抗生素类和激素类
也可能对细胞周期中的某一时相有更为突出的影响
作用特点是呈剂量依赖性
大剂量间隙给药
第十九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杀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G0期细胞对其不敏感
在增殖期细胞中,S期和M期细胞对其更为敏感
包括抗代谢药(S期)和植物碱类药(M期)
作用特点是呈给药时机依赖性
小剂量持续给药
第二十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细胞增殖动力学与联合化疗
总的原则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机制是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肿瘤进行全面杀伤,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对残存的肿瘤再次杀伤,这样顺序的好处是两种药物的杀伤作用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如果顺序相反的话,那么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伤效应大大减小,影响化疗疗效。
第二十一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及方法
1、 口服给药
用药方法简单,易被患者接受,但常刺激胃粘膜,并可被胃酸所破坏,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应给与积极处理。
2、 肌注给药
只限于对局部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易溶于水的药物,药物吸收比口服好,可在血内保持一定浓度。
3、 静脉给药
静脉推注、静脉冲入、静脉点滴、静脉泵连续给药,这是目前临床化疗药物中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第二十二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及方法
4、 动脉给药
动脉注射、动脉泵给药、动脉插管给药、动脉插管皮下埋泵和介入治疗、这种方法可有效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抗癌疗效减少全身性毒性反应。
5、胸、腹腔内给药
是化疗给药的有效途径,可使腔内药物浓度高、疗效好。
6、心包腔给药
用于心包腔内积液有明显压迫症状,可行心包穿刺抽液和给药。
第二十三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及方法
7、脊髓腔内给药
用于急性白血症和恶性脑膜/脊髓膜侵犯。
8、膀胱腔内给药
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灌注。
9、肿瘤内注射
对局部刺激性较小的抗癌药物才可用作肿瘤内局部注射。
10、药物外敷
化疗药物涂于肿瘤溃疡表面,促进伤口愈合。
第二十四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常用化疗方案
第二十五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1、CHOP方案
药物 用法 时间
环磷酰胺(CTX) IVD d1
阿霉素(ADM) IVD d1
长春新碱(VCR) IVD d1
泼尼松/阿赛松(PDN) PO d1-d5
※此方案为目前治疗中、高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标准方案。
淋巴瘤
第二十六张,共五十四张,创建于
常用化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