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读后感范文_心得体会
《安的种子》读后感
年初我在西城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女儿还借图书时,偶然从书架上找到一本国产绘本名叫《安的种子》。本想借来凑凑数,任凭看看,谁知读后却欲罢不能。每读一回,都让我感受一回,自己所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地埋怨、指责。更多的人选择了做静,照本宣科,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却无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有安的淡定、顺其自然,却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孩子的需要的时候赐予必要的帮忙。
《安的种子》读后感3
我今日看了一个绘本《安的种子》。
绘本里,教师给力本、静、安三个人每人一颗种子。本想争第一、抢头功,第一个把种子种出来,就什么都不顾,竟然把前年莲花种子直接种在了雪地里,结果不适于种子生长,种子就死了。
静虽然思索过该怎么样种种子,但是静过于溺爱,种子无法适应,长出来的嫩芽也死了。
只有安顺其自然,该扫地时扫地,该打坐时就打坐,等到春天时,就把前年莲花种子种在了池塘里,种子就发芽,开出了漂亮的花朵。
这三颗种子其实就像三个孩子,本、静、安就像三个爸爸,爸爸对孩子总不能给孩子吃速高剂,让孩子长得像一栋楼那么高吧?也总不能太溺爱孩子,让孩子啥也不懂吧?只有像本那样等待,在适宜的时候做孩子需要的事情。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要学会等待。
《安的种子》读后感4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训练,多种演绎。在训练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缘由,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题记
训练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训练的技巧和全部的神秘就在于如何爱惜儿童,高尚纯净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那什么样的“爱”才称得上“高尚纯净”呢?我觉得,“适合”即是“高尚纯净”。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欢乐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学问的铸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无疑就是帮忙每个孩子用“学问”把他们自己的城堡建立的独一无二。但全部的孩子需要的“学问”是不同的,或者更精确的说是有层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每个孩子量身选择、传授。
绘本中,安有着一份平和的心境,犹如一潭清亮安静的水,悄悄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去播种。固然,安的莲花开得也是那样漂亮,那样惊艳。其实,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等待着适合的阳光雨露的赏赐,“可是我拿什么送给你,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各位家长和教师们始终冥思苦想的问题。由于时间总是那样白驹过隙,我们都盼望在你那绚烂的时间,给你童年的幸福,让我们的爱与才智和你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教师不再是成批生产的“工程师”而是共性凸显的“裁缝”。教师是工程师,幼儿是没有生命力的钢铁,幼儿在教师的拿捏下成为一模一样的零件。在这个彰显共性的时代,我们成了“裁缝”,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倾注毕生所学,为幼儿在童年做一件终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长也要有点“虎妈”“狼爸”的精神,让孩子从小明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虽然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并不意味着“物以稀为贵”,因此适当地放手,适当的摔打,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更是是一笔获益匪浅的财宝。
或许,我们的孩子是铁树,不开则以,一开惊人;或许,我们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相宜的季节才会凌寒单独开;或许,我们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探究那训练的真谛,悄悄等待那一朵朵花开吧!时间就在我们专心走过的每一天内,时间就在我们执着守望的童年里。要信任,为了孩子们微笑的花朵盛开的刹那,我们为之去付出,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安的种子》读后感5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双胞胎都有不一样的地方,爸爸妈妈都是无证上岗的,未经过任何培训,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也是从孩提时代长大的,每个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确定,被敬重。我们的孩子从来不拿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做比拟。也请家长以后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看你,谁谁考试又得总分值,钢琴几级……那
《安的种子》读后感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