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24、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蹤”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哪个小组有小组长安排读的任务。
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嘹亮,不添字、不漏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4、师相机板书易错字。
5、教读易错字。
6、出示本课词语,练读1分钟后指名读,车读,小组齐读。
四、其次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二:
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钟后提问检测)
1、生自学:先自学,再同桌沟通,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师巡视。
要多关注各组的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小组沟通,教师留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集体沟通:
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2、小组讨论反馈:先小组内展现、彙报,再面对全班彙报。
本文叙述了正太郎目睹并参与了老狐狸就小狐狸的故事。
3、师后教。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提示三: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思索: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桌之间沟通读后的感受。
(5分钟后全班集体沟通)
1、生自由读画、沟通;师巡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重点沟通感悟(1)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餵奶、做窝、咬木桩)体会狐狸的聪明和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2)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爱护和帮助。
2、抽局部小组反馈。
3、师后教
(1)学生了解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所做事的后,适当追问在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在理解狐狸一家与正太郎关係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再加以追问,在这一局部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丢掷问题: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难怪在结尾处这样写道:迎着刺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线,始终延长到密林深处。(课件出示)这金色的光线你觉得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读——金色的脚印。
六、总结全文,课外延长。
1、师小结。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