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杜甫《佳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零落:飘落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方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旧人:佳人自称。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方佳人高尚的节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其次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表达了诗人的主观寄予。诗中人物凄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剧烈的对比,既让人怜悯,又令人鄙视。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行。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剧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受。其次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境况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际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今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落,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照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行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方世事转变、光景消逝的快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方,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难过苦痛。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心情。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剧烈对比,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苦痛之状,如在目前。夜合
闺怨诗:杜甫《佳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