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 毕业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一、曹操浪漫主义诗歌的写作背景曹操所写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诗,如《气出唱》三首、《龟虽寿》、《精列》、《陌上桑》、《秋胡行》二首等,大都畅谈神仙、幻想仙境及抒写与神仙共游之乐的诗。因为其在曹操诗歌中数量比重较大,所以浪漫的游仙诗也是曹操诗歌的一个很重要内容。然而,在很多中国文学史的著作中,都把曹操的浪漫游仙诗歌划分为思想消极的作品,有人说“游仙内容当然说不上有多少积极意义”,也有人在文学论著中故意避开曹操的游仙诗不谈。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或评价对曹操是不公平的、不客观的。曹操的浪漫游仙诗大部分写于晚年,是在那种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曹操复杂思想与伟业报负心理反复交错撞击后的文化产物。 1、曹操思想的多样性建安时期的思想界活跃,加之汉末动乱,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曹操的思想也是很复杂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盘踞在他的思想中, 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正是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积极糅合,才适时适地为自己的政治伟业服务,表现出极强的实用态度与鲜明的理性精神。除了儒、法、道三家思想外,兵家思想占据了曹操最重视主体思想。曹操具有统一天下的理想与抱负,积极进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军中则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可以说是儒法兼取,礼刑互用。 2、道家思想寻求解脱,寄托感情和抒发抱负心理的产物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失利,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后来他虽然对孙权、刘备多次用兵,但都没有取得成功。面对着时光消逝,曹操也不免产生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忧郁与苦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雄迈豪情的抒发,表示曹操绝不会放弃统一天下的伟大政治理想。但是,他又能清醒地认识到“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精列》),悲慨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秋胡行》),他渴望着延长自己的寿命来完成统一大业。但是人的生命相对无息无灭的宇宙苍天是何等的渺小和脆弱,延长寿命,追求长生不老又是不可能得的东西。在理想与现实的 2 矛盾中,曹操需要用道家思想来解脱自己,宽慰自己,抚平自己内心的期望。可以说曹操的浪漫主义游仙诗正是他用道家思想来解脱与宽慰自己的产物。如诗《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建安十二年(西元二 0七年),时曹操已五十三岁,为了实现自己统一北方的政治理想,不避艰险北征乌桓。这一趟征伐,遭受到流凘和严冬的袭击,苦不堪言。克服重重困难後,诗人获得最後胜利。在回军的路上,心潮起伏,挥笔写下了《步出夏门行》四章诗。这一首《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的末章,诗人将自己勇于直视现实人生的意想,融进诗境中,唱出了作者积极进取、老当益壮的心声。正因为如此,曹操晚年写游仙诗中的神仙、仙境及与神仙共游的情景都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对其政治上、思想上、感情上的寄托。曹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歌正是他用道家思想来解脱与宽慰自己和寄托感情的产物。二、曹操浪漫主义诗歌的内容曹操游仙浪漫诗歌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1、曹操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了盛世帝王的出游的欢乐和威风。他拥有做盛世帝王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最理想中的帝王与前朝的秦王嬴政和汉武大帝不同。他想历登高山临溪谷,驾云而去,乘风四海;到泰山之巅,与仙女同游

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 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酒酿小樱桃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7-06-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