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感言
张兆军 [摘要]“专家”,按词典解释,是指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评估验收组的“专家”不易当,深入校园、走进案卷、亲近师生……评估验收工作紧张而充实,收获颇丰,感受也很深。本文结合验收工作阐述了对“评估验收”和““专家”感言
张兆军 [摘要]“专家”,按词典解释,是指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评估验收组的“专家”不易当,深入校园、走进案卷、亲近师生……评估验收工作紧张而充实,收获颇丰,感受也很深。本文结合验收工作阐述了对“评估验收”和“专家”的认识。
[关键词]“专家” 评估验收 档案
“专家”,按词典解释,是指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2007年12月初,在市中小学管理规范达标(示范)校评估验收中,我和其它几十位校长一起成为评估验收组成员,市局领导还给我们戴上了一顶“专家”的帽子。用领导的话说,一线校长对“规范”理解、把握与实践最深刻,让校长主持评估验收工作最有发言权。
的确,落实《规范》,校长思考的最多,做得最深入。不仅如此,还要达到标准,还要创建示范学校,个中压力和辛苦自不必说。我作为“专家”,两天验收了四所学校,也学习了四所学校。我们真正体验到了百年老校的深刻与厚重,真正感受到国家级名牌学校的现代与高远,真正体悟到了名师、名校长的真正“专家”的内涵与风范。
评估验收组的“专家”不易当,深入校园、走进案卷、亲近师生……我们对照标准看学校,我们也对照学校看自己,评估验收工作紧张而充实,收获颇丰,感受也很深。
验收结束后,我们又用“专家”眼光看“评估验收”。评估验收使各项管理要求、标准和目标得到落实,使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也使校长、教师得到进一步成长。无疑,评估验收,作为一种手段,推动和促进了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但目前不少的评估验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评估验收存在有失均衡问题
就规模较大的学校而言,评估验收太多,对学校工作干扰太大,这恐怕也已经成为大校校长共识了。一个县、一个区的一所或几所大校一年要接受多次多项评估验收(检查还不算),少则六、七项,多则十几项。如有的学校,仅07年下半年就有接近20项评估验收:省管理规范实施情况督导、市管理规范评估验收、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验收、省民主评议行风、省优美校园评估、平安学校创建、合格教科室验收、合格卫生室检查验收、省健康促进学校验收、校本教研合格校验收、规范收费达标校验收、市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凡是省级验收的,同时都有市、区级验收,而且这些都集中在10月下旬至12月这段时间,平均每周一个,有时一周就有两三个。学校研究当周工作,基本上没有几个是校本事务的,都是应付评估验收。准备、接待、汇报样样都马虎不得。相反,那些办学规模小、地处边远的小学校则一年也没有几个评估验收,大多数是一个评估验收也没有,有的同志当了多年校长竟然不知评估验收如何应对。
究其原因,当然是众所周知的。如何解决评估验收失衡问题?这次全市中小学管理规范达标(示范)校评估验收的方案就可以借鉴。一是“管理规范”非常全面,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含盖了学校管理的所有内容。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其他部门制定一套比较完备的方案,完全可以解决学校重复应对多头绪、多标准、多部门、多时段评估验收的困扰。二是这
“专家”感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