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UHF(EPC)标签使用常识
符合EPCClassiGen2(简称G2)协议V109版的电子标签(Tag,简称标签)和Reader(读写器),应该具有下述的特性。
Q1:标签存储器分为哪几个区?
A:Tagmemory(标签内
3、标签收到有效QueryRep命令后,只对标签群中的每个标签原有的随机数减一,其他同Query。
4、仅单一化的标签才能收到有效ACK命令(使用上述RN16,或句柄Handle--一个临时代表标签身份的16-bit随机数。此为一种安全机制!,收到后,发回EPC区中的内容??EPC协议最基本的功能。
5、标签收到有效NAK命令后,除了处于Ready、Killed的保持原状态外,其它情况都转到Arbitrate状态。
Q10:存取(Access)类命令有哪些?
A:有五条必备的:Req_RN,Read,Write,Kill,Lock,和三条可选的:Access,BlockWrite,BlockErase。
1、标签收到有效Req_RN(withRN16orHandle)命令后,发回句柄,或新的RN16,视状态而不同。
2、标签收到有效Read(withHandle)命令后,发回出错类型代码或所要求区块的内容和句柄。
3、标签收到有效Write(withRN16&Handle)命令后,发回出错类型代码,或写成功就发回句柄。
4、标签收到有效Kill(withKillPassword,RN16&Handle)命令后,发回出错类型代码或灭活成功就发回句柄。
5、标签收到有效Lock(withHandle)命令后,发回出错类型代码,或锁定成功就发回句柄。
6、标签收到有效Access(withAccessPassword,RN16&Handle)命令后,发回句柄。
7、标签收到有效BlockWrite(withHandle)命令后,发回出错类型代码,或块写成功就发回句柄。
8、标签收到有效BlockErase(withHandle)命令后,发回出错类型代码,或块擦除成功就发回句柄。
Q11:所谓冲突(collisions)是怎么回事,怎样抗冲突?G2用什么机制抗冲突的?
A:按上述Q9解答中提到的,当有不止一个随机数为零的标签各发回不同的RN16时,它们在接收天线上会出现不同RN16的波形迭加,也即所谓冲突(collisions),从而不能正确解码。有多种抗冲突机制可以避免波形迭加变形,例如设法(时分)使某时刻只有一个标签“发言”,接着再单一化处理,就能识别读写多张标签中的每一张标签。
上述三条Q字头的命令体现了G2的抗冲突机制:随机数为零的标签才能发回RN16,若同时有多个标签随机数为零,而不能正确解码,就策略性地重发Q字头的命令或组合,给被选择的标签群,直到能正确解码。
Q12:标签识别号(TID)应该具有唯一性吗?怎样达成?
A:标签识别号TID(Tagidentifier)是标签之间身份区别的标志(可以类比于钞票的编号)。从安全和防伪角度考虑,任何两张G2标签不应该完全相同,标签应该具有唯一性;从上述Q1的解答中我们知道,标签四个存储区块各有用处,出厂后有的还能随时改写,只有TID应该也可以担当此任,所以标签的TID应该具有唯一性。
出厂前G2芯片的生产厂家应使用Lock命令或
RFID UHF(EPC)标签使用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