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背景及作者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 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 以写边塞题材著称, 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词语注释 1.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古地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2 、左迁: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 、杨花:柳絮。 4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5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7 、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 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 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 813- 约 858 ) ,字义山,号玉溪生[1] ,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 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 或友人) 和与妻子( 或友人) 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2 ③却:还,再。何当:何时能够。池:水池。期:期限。选自湖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33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背诵 172 页。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1]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注释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③春朝( zhāo) :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⑤碧霄:青天。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画眉鸟[宋]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 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 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 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 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 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注释]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②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③金笼:镶金的鸟笼。③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④始知:现在才知道。⑤不及:远远比不上。译文:那时候在林间飞来飞去,随自己喜欢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翩翩飞舞,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丛中任意穿行。今天才知道关在华美的金笼里,怎比得上树林中的自由欢欣? 3 泊秦淮①【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②秦淮近酒家。商女③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④。背景: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 杜牧看到内忧外患, 民不聊生, 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 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