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季预防流感
第一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春天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忽高忽低,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春天许多人到野外踏春,领略春关于春季预防流感
第一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春天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忽高忽低,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春天许多人到野外踏春,领略春的气息,欣赏各色迎春的花,但伴随四处飞扬的花粉,也可能引起对花粉有过敏体质的人致病。春季容易使病原在狭小空间里相互传播,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同时又能引起其他较危重的并发症。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
第二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1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第三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2、春季常见传染病:
①流行性感冒
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③麻疹
④水痘
⑤腮腺炎
⑥肺结核
第四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①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第五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第六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③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第七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④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第八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为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临床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唾液腺肿胀,腮腺最常受累,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多不红,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2~4日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波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口在早期可有红肿,有助于诊断。不典型病例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⑤腮腺炎
第九张,共十六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六
⑥肺结核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
春季预防流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