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妃曲二首(其一).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走进作者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仁宗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 1069 ),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实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新法推行受阻。曾两相两罢,仁途坎坷,后忧愤而终,卒谥“文”,世称“荆公”。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歌成就也颇高, 晚年所写绝句尤工,被人称为“半山体”(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 7里, 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 7里,因此称半山,)。留有《王荆公诗文集》。写作背景《明妃曲二首》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 1059 ),曾引起很大轰动。当时著名诗人如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曾巩等都有和作。这是其中第一首。北宋边患频仍,辽夏交侵, 朝廷委曲求和,每年输出“岁币”百万。在这种形势下,诗人们借汉言宋,自然想到明妃。梅、欧的和诗中就直斥“汉计拙”,借汉言宋,批评宋室屈辱求和的政策。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所以,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是有着现实意义的。但原唱并没有赋予这个题材过多的政治内涵,而是从人生际遇的角度再现这千古悲剧,探讨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诗词鉴赏第一层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情节,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这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第二层“归来却怪”四句,写汉元帝问罪画师和作者对此的评论。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侧面的写法,从元帝平生所见反衬明妃的美。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作者的议论,他强调任务的风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表现的。即讥讽了汉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色与愚笨,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元帝昏庸的讽刺。“杀画师”是作者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写, 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第三层“一去心知”四句,写明妃思汉情绪。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作者一方面是从正面把明妃数十年间的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意为: 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然眷恋于汉,不改汉服。)作者想通过明妃的“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不是“争宠取怜”。第四层“家人万里”四句写家人对昭君的慰藉。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从另一方面写“家人”对明妃的安慰,侧面描写明妃一心向汉。这是诗人设想的昭君家人慰藉她的词句。作者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语,但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而且后两句有点出了悲剧的根源。艺术特色选材是得当,正面细节刻画,侧面烘托,突出人物。明妃(王昭君)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的记载是: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太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以“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当然, “意态”不仅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下来加重描绘明妃之“意态”而已。而且,这引起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主题思想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这纯洁、深厚感情,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思想恩怨区别开来, 尤为卓见。

明妃曲二首(其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794 KB
  • 时间2017-06-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