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索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表示,随着国内移动通讯市场增长日趋放缓和外资手
机企业加大对中低端市场的拓展,中国自主品牌手机原有的价格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国内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由 2004年的 %下降到
2005年的 %。而外资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在 2005年达到 %,比 2004 年增长了
。在出口市场方面,2005年中国手机出口 ,但在这些出口手机中,
国内自主品牌手机仅有 1320万部,其余 95%的出口产品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
据最新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继续节节下滑,三年来首次跌破
40%关口,至 %。
业内专家将国产手机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自主研发不强,新产品开发不足,特业务模式创新正成为主流
协作创新至关重要
创新需要 CEO亲自担纲策划
创新,中国制造变革关键所在
从中国本土来看,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这也是中国经济实质性提高
国际竞争力必须闯过的一个关口。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威胁着中国的持续发展,这促使
企业必须在增长方式上进行根本变革。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晓认为,从 1980年到 2004
年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创新国家之一,在这 20多年中,中国的 GDP增长创造世界纪录。
是这但 种增长现在遭遇了极大挑战: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能源、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赵晓
强调,这是中国对全世界的挑战,而不仅仅是中国国内的问题。
北京现代汽车董事长徐和谊的观点是,进入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轿车市场迅速发展。
美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世界上的汽车巨头企业加盟到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中。以众多中外合资
企业为主导的汽车主机厂不断推出新产品,使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更使汽车的价格在
市场竞争中一路走低。此外,中国劳动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使我们以前相对先进工业国
而言的人工成本优势不断弱化。价格的下调和成本的上扬使企业利润空间急速缩小,迫使企
业的经营理念“穷则思变”,创新是必然的选择和惟一的出路。徐和谊认为,中国汽车行业
如何由“制造”走向“创造”、由“组装”走向“研发”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创新的最终
目标。
来自汽车行业的资深专家贾新光更是指出:最近五年,中国汽车工业在评科技进步奖时
一等奖一直处于空缺,这让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令人不寒而栗。
在中国制造业创新的路径方面,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认为有些企业走入了误区:
第一,是重硬件的创新,轻视软件的创新。
第二,重视模块化创新,轻视系统创新。
第三,重视单个企业的创新,而忽视产业链的创新。
这种现象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创新能力上不足,没有形成合力,偶尔会有一些亮点,是但
后劲不足。什么让创新变得可能?
对于创新方法这个问题,与会者提出很多不同的意见,尽管这些意见有的是来自不同行
业的立场,有的是面向不同的层面,但是与会者一个重要的共识是,系统性和协作化将是中
国制造业创新的关键。
毕艾伦带来了 IBM今年提出的创新观,这个创新观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 6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是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最新技术和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确实是
至关重要的。
第二是服务上的创新。它关乎企业如何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第三是对业务流程和运作的创新。这主要指企业如何把业务流程拆分成段加以分析,从
而认定哪些是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哪些是可以交给业务合作伙伴或其他专业人员去完成的
工作,以及如何促使此类合作经营顺利开展。
第四是对业务模式的创新。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新观念,根据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