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实习报告.doc抹灰实习报告总结一、刮墙 1 、墙面沾水:润湿原有墙面,铲的时候省力。 2 、铲墙皮:铲除原墙面已经被水浸过的部分,直到露出水泥砂浆墙面。 3 、打磨:尽量用较细的砂纸,把墙面打磨干净,凹凸差不超过 3 毫米。二、抹灰步骤:基层处理——弹线、找规矩、套方——抹灰——抹墙裙、踢脚。 1 、基层处理是抹灰工程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影响抹灰工程质量的关键,目的是增强基体与底层砂浆的粘结,防止空鼓、裂缝和脱落等质量隐患,因此要求基层表面应剔平突出部位,光滑部位剔凿毛, 残渣污垢、隔离剂等应清理干净。 2 、根据标高线,在四周墙上弹出靠近顶板的水平线,作为顶板抹灰的水平控制线。 3 、先将顶板基层润湿,然后刷一道界面剂,随刷随抹底灰。以墙上水平线为依据,将顶板四周找平。抹灰时需用力挤压,使底灰与顶板表面结合紧密。最后用软刮尺刮平,木抹子搓平、搓毛。局部较厚时,应分层抹灰找平 4 、抹墙裙、踢脚、墙面基层处理干净,浇水润湿,刷界面剂一道随即抹水泥砂浆底层,表面用木抹子搓毛,待底灰七八成干时,开始抹面层砂浆。面层用水泥砂浆,抹好后用铁抹子压光。踢脚面或墙裙面一般凸出抹灰墙面 5~7mm ,并要求出墙厚度一致、表面平整、上口平直光滑。三、刷涂料 1 、清除表面灰尘污垢。 2 、修整墙面的毛刺、掀岔等缺陷用砂皮磨光使边角整齐。 3 、施涂第一遍涂料。磨光后清除表面灰尘,把配制好涂料,用涂料刷整体均匀的刷在墙面上。 4 、施涂第二遍涂料。等第一遍涂料干后,进行第二遍刷涂料,这遍要注意把涂料刷均匀,以免墙面出现凸凹不平的。篇二:砌筑实训报告砌砖砌体的实习报告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中砌筑工种的基本内涵、基本作用及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在学期末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砖砌体的实际操作,完成一面 L 型墙:两边等边 900mm 长, 900mm 高, 240mm 米厚的砖墙,在墙中留设构造柱 200mm?240mm 。我们组一共 8 人,在开工前已经分工完毕,我负责的是抹灰工作。在实验之前我看了用关砌体的资料,一般的砌体工程都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我们这次实训任务及性质是:通过实训使我们了解建筑工程中砌筑工种的基本内涵、基本作用及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实训,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我们热爱劳动的思想。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一、首先要进行施工准备 1 、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的部位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水泥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 、砖: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承重结构必须作取样复试,要求砖必须有一个条面和丁面边角整齐。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色泽均匀、规格一致。敲击时声音洪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3 、砂:用中砂,使用前用 5mm 孔径的筛子过筛。 4 、弹好轴线、墙身线及检查线。 5 、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 6 、应备有大铲、刨锛、拖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扫帚等。不过此次的砌筑砂浆我们并没有用水泥砂浆,而是用了一般的黄泥,因为我们砌筑完成后还需拆卸下来,红砖仍可循环利用。皮数杆也没有立起来,因为没有这个工具。但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是应该按技术规范要求来做的。二、其次要知道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放线→找平→排砖撂底→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砖墙→验收三、操作工艺 1 、基层清理:砌筑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灰砂、泥土、杂物等清扫干净。由于我们场地不平整,工具和材料有限,所以只是抹了一层黄泥砂浆找平。至于放线,我们也没有用经纬仪和墨斗等工具来规定轴线,而是用了卷尺和小白线,只能尽量精准些。 2 、砖浇水: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润湿,一般以水浸入砖 10mm — 20mm 为宜,含水率为 10% — 15% ,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由于我们砌筑前的两天,一直在下雨,砌筑用的红砖已经湿润了,不需要我们进行这道工序,但砌筑第三天后,艳阳高照,红砖被晒干,与黄泥砂浆的黏结性降低,我们只能人工给红砖临时浇水。 3 、排砖撂底(干摆砖):按施工方案选定的组砌形式,在砌筑部位上干砖试摆。我认为如果不事先摆砖,选择砌筑方式再砌筑的话, 容易使砖墙 4 、立皮数杆:因为没有皮数杆,我们只是采用一般的单面挂线方式来保持砌筑的平整,每砌两三皮的时候采用水平管来测水平平整度。 5 、砂浆搅拌:我们使用的是黄泥、石灰膏、砂等材料制作砌筑砂浆,至于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也没有条件称量,只能是根据砌筑的效果(和易性,粘结度等)来决定各种材料的用量。 6、砌砖墙( 1 )组砌方法采用一顺一丁组砌方式。虽然师傅介绍的是一丁三顺组砌方式,但我
抹灰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