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产业规划十二五规划
石棉县“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011-2015)
务业,保障了石棉县第三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第三
产业增加值由 2005 年的 亿元,上升到 2010 年的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 ,较“十一五”规划预期高
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近年来,石棉县通过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引领, 逐步发展了黄果柑、 草科鸡、蔬菜、蚕桑以及中高山牛羊和反季节蔬菜等产业,农民收入
稳步增长,但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与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
工业结构单一,集群发展不足。尽管工业占 GDP 比例达到 70% ,但是产业层次低, 工业结构中资源型产业占比偏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过小,产品结构链条较短,产品附
加值低,产业集群效应弱。以电冶载能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县工业居于产业链低端,锌、硅、磷化工以及建材产品均为基础性材料前端产品,产品同质化
3
石棉县“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现象严重。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传统产品多、
特色品牌少, 单一产品多、 系列产品少, 导致产品附加值低,
获利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品
牌的大型龙头企业,缺少大批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
缺乏高效、协作、规模效应突出的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第三产业门类不齐全,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尚处于前期规划、开发阶段,传统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层次较低,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商务、文化、第三方物流等
现代服务业尚未起步。 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滞后, 结构不平衡,绝大部分服务业尚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仍
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各区服务业发展重点不明确,存在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以至于第三产业尚未成为石棉县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第二节 “十二五”产业发展展望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 “十二五” 期间,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大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
业发展、 民生建设等方面给予西部更大的税收、 土地、财政、
产业等政策支持,对我县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改善
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共服
4
石棉县“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务能力,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转移呈现结构高度化、链式转移等特点。石化、钢铁等原料工业,汽车、船舶、装备等高加工度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金融、信息、咨询、审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转移的重点和热点。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冶金、建材、材料、化工等资源型产业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西部地区转移,为石棉县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有选择地承接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增加值高的项目,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带来了机遇。
扩大内需战略上升到新高度。 “十二五” 时期,国家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扩大内需上升为国家战
略,促进消费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通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石棉县进一步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区域社会事业和商贸服务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国家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雅安全域纳入成都都市经济圈,以及国家重点支持藏区、彝区跨越发展。石棉县地处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以及康藏地区的交汇处,加大与三大经济区合作,分享区域发
5
石棉县“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展优惠政策,将为石棉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加快综合枢纽建设。国家加强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全省加快推进交通主枢纽和次级枢纽建设,为石棉建设川西交通枢纽次中心、川西物流次中心提供了发展机遇。
灾
石棉产业规划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