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 无以言。”诗言志, 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 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 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又如一枚磁石, 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一、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 “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 240 篇诗文, 九年课外阅读量达以 400 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 2 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 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 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 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 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 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 加以引导, 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 开展“每日一诗”活动; 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 大加褒扬; 采用讲诗词故事, 诵诗接龙, 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 开展诵诗擂台赛, 评选背诗小能手。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也抑制了学生 3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这就表明, 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 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 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 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 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 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 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 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 这诗与情, 情与境的交融, 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
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