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共 12篇) 篇一: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新建社区工作环境、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延伸和拓展社区工作内容, 全面推进社区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 努力实现社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真正形成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格局。结合新建社区近几年社区居干分片包干管理模式, 现就在新建社区全面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强化城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充分发展社区组织的作用,有效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二、基本原则和和工作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根据社区人口、面积、房屋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网格,配齐网格责任人;坚持统筹协调,网格责任人作为网格内全部事务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协调解决; 坚持优化资源, 充分调动驻社区单位联系人、居民小组长、社区片警、楼栋长、志愿者等积极性, 做到服务管理的全覆盖。(二)工作目标。将新建社区合理划分成 8 个网格单元, 在区域网格化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组织体系、搭建信息平台、优化工作流程、理顺运行机制, 全面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三、工作职责和程序(一)工作职责。一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使政府的惠民政策第一时间传达给居民, 让居民及时知晓和受益。二是全面掌握网格内所有情况, 知道网格内每个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经济状况、遵纪守法情况; 清楚网格内就业情况、重点人员情况、困难群体状况; 掌握网格内基本概况、社情动态、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三是及时、准确的收集、反馈网格信息, 积极主动地解决或协助社区其他人员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对居民提出或反映的问题, 要做到一口受理, 一网协同, 限时办理。要与居民保持密切联系, 做好居民的联络和服务工作。四是督促检查网格内的社区党建、维稳综治、劳动社保、计划生育、卫生服务、文明创建、低保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五是积极主动并协调其他人员及时调查处理网格内居民纠纷、举报和信访等问题, 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和权益, 防止重复纠纷、集体上访和其他案件的发生。(二) 工作程序。一般性工作: 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 登记备案; 协调性工作: 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 带回社区协调处理, 处理结果报街道, 并向管理服务对象反馈; 突发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街道、区相关部门紧急处理, 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四、岗位要求和队伍建设(一) 强化岗位要求。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 做到“六勤”:眼勤、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和报告第一人;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 能够发现问题, 善于处理问题, 及时报告问题; 认真填写网格责任人工作日志, 做到工作日清周结、动态信息及时录入; 注重自身形象, 挂牌上岗, 严格保守管理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二)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既要注重整合资源,将现有社区成员和各类专管员整合到网格化管理队伍中去, 又要强调居民自治, 积极鼓励驻社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等参与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来。二是加大对网格责任人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社区人员要认真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 切实提高网格责任人的网络应用技术和事务处理能力。三是明确网格责任人的职责、任务和纪律。网格责任人在工作中要认真履行监督、协管和信息反馈职能,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四是要全面构建网格责任人履行职责的工作机制和规程。建立健全联系走访制度、信息采集制度、事故处置制度等。五、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 、成立组织机构。社区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具体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 2、广泛开展宣传。社区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 广泛运用宣传媒介, 积极开展社区活动, 统一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激发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热情,营造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3、合理划分网格。社区辖区内所有居民住宅楼、驻区单位、商业网点、公共场所等均为社区网格范围。社区要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结合社区原分片包干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认同度、社区成员和各类专管员的状况等因素,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 同时考虑居民住宅、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社区共用设施( 广场、绿化带、道路、公厕、车棚等) 等分类, 合理设置社区网格, 各网格之间要有机衔接, 不留空白。原则上每个网格以 200-400 户、人口 600-1200 人为宜。 4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