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传说
一、重华降世
曹娥江中游的上浦虹虫养村边,有一座小山,它微昂的头颈,高耸的脊背,短短的尾巴,四周草木丛生,像一条巨大的活龙静卧着。人们一向叫它握爬山。村相传在好久好久以
前,远古时受到不幸。开始瞽叟带着舜每日在田里辛勤奋动,回到家里再做饭洗衣,日子过得特别艰难。此后街坊们同情这对父子,就张罗着为瞽叟续弦。瞽叟娶了一个叫仇的女人,做了舜的后娘。她是一个性情烦躁、性格独特、心狠手毒、刁钻独特的泼妇。一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叫象,宠爱有加,而象又是一位奢侈骄横的坏小子。后娘发现舜相貌非凡、资质聪明,比自己的
儿子象要好得多,十分嫉恨,于是把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剌,还经常在瞽叟眼前挑拨是非陷害舜。
瞽叟因眼疾没有医治好,双目完全失了然,疾病的摧残,使
他性情变得十分烦躁;他又一味听从后妻的话,变成了一个
麻痹不仁、不讲是非的糊涂虫,经常对舜进行训骂。这样,
舜开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于父亲母亲的各种凌虐,舜采取
了“大杖避,小杖受”、忍气吞声的办法;他往往站立不动,
任父亲母亲训骂,不喊痛,不流泪,直到父亲母亲打累了,他才含泪
离去。有时父亲母亲走绝端要把他致于死地时,他则采取回避的
办法,不使父亲母亲担当“杀子”的罪名。有一天,父亲为了一
点小事又挥鞭打舜,这回舜放声哭了起来,还越哭越凄凉。
父亲感觉奇怪,问他为啥哭?舜抹了一把泪水,说:“爹时常打我,一打就痛,今朝爹打我,一点都不痛。我哭爹年龄
大了,打不动了,都是儿子不孝之故啊!”四、割棉生杈
舜有个亲娘舅住在大江北面沙地。舜小时候,亲娘死后,就常到娘舅家里去。一次,娘舅交给舜一把小茅刀,叫他到棉花地里去割草。舜到达地头,遇到三四个小朋友,大家就一起玩,一直玩到太阳落山。这时,舜记起棉花地里的草还没割呢,就拿起茅刀跑到娘舅的棉地里,“沙沙”把草和棉花秧一起都割掉了。
次日一早,娘舅到地里一看,吓了一跳,地里只剩稀稀拉拉几株棉花了。娘舅气得胡须翘起,眼睛乌珠突出,赶回家问外甥:“重华,叫你割草,为何将棉花都割了,还有啥收
成?”舜见娘舅生气了,忙陪笑容说:“娘舅,这几株秧够了,株株棉花十八档,档档棉花十八杈,杈杈十八丫,丫丫
十八颗,颗颗十八瓣,瓣瓣重四两,棉花收成就够了。”舜还对娘舅解释:“在家里,我上山去摘野棉花,被我过去割
掉的棉枝,它产的花比正常生长还多呢!”娘舅听了外甥信口开河的话,只得自认倒霉。
想不到,这一年秋,棉花果真有十八档、十八杈、十八丫、
十八颗、十八瓣,瓣瓣都蛮大,棉花收成高于往年,娘舅心
里欢欣得不得了。
五、卧冰得鱼
自从母亲握登去世后,父亲和后娘及异母弟弟都看他不顺眼,千方百计给他出难题,甚至想谋害他。
一年冬天,弟弟象哭闹着要吃鱼。隆冬腊月,河面上都结了
厚冰,哪里还能捉到鱼呢?象是少不更事不懂,后娘显然知道却心中高兴,立刻与舜的父亲瞽叟说,要他叫舜去捉鱼。瞽
叟遇事不明,又对后妻百依百顺,就嘱咐舜下河去。舜那时仍是十明年孩子,但父命难违,不得不去,便冒着凛凛的北风,抖抖索索地出了门。他知道,河水冰冻,要捉到鱼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呢?舜只好祈祷上苍,请上苍帮忙。他一边求天,一边走路,路上看见倒伏在地上的枯草,就把枯草收集起来,编织成一个粗劣的草垫子。舜把草垫子铺在冰冻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草垫子上,想靠自己的体温,慢
慢地融化冰层,再设法捕鱼。
舜的孝心感人了上天,一股急躁的阳光集中照射到草垫子上,不一会儿,草垫子点燃了。草垫子一烧,冰层就加快融化,马上出现一个冰窟窿,很多像筷子同样长的鲤鱼三番五次地从冰窟窿跳了出来。舜就用枯草穿上这些上天赏给他的鲤鱼,背在肩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六、被竹获笋
有一年秋天,后娘要舜上山去掘竹笋。谁都知道笋,是在春天出土的。但现在是秋天,哪来的竹笋呢?
秋天和春天的气温差不多,但详细变化上却是不同的。舜想着:春天是一天一天热起来,秋天是一天一天凉下去,这凉热的变化,正好颠倒了,怎么办呢?舜突然看见自家母鸡正在孵蛋,茅塞顿开,何不像母鸡那样,给屋后山湾里的那片竹林铺一层“棉被”加温呢!但拿什么做棉被呢?舜躺在路边的青草上想着。秋天的青草长得很旺盛,一会儿,舜的背板热腾腾起来。有了,舜立刻割草,一担一担青草往竹林里送,铺在山湾竹林的泥土上。正当舜割草起劲时,一个拄着手杖的白胡须老人走到他身旁,问:“小青年,你割青草作啥用?”舜回答:“老公公,父亲母
虞舜传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