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艺术论文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基本形态特征是“比特”
什么是“比特”?所谓“比特”,是英语“Bit”的音译,而“Bit”是“BinaryDigit”的缩写,就是二进制数字的基本单位,也是电脑机器语言的基本单位。传统的艺术设计往往是数码时代艺术论文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基本形态特征是“比特”
什么是“比特”?所谓“比特”,是英语“Bit”的音译,而“Bit”是“BinaryDigit”的缩写,就是二进制数字的基本单位,也是电脑机器语言的基本单位。传统的艺术设计往往是通过物质手段来进行的,例如用绘图工具在纸上绘图,用胶泥制作雕塑模型。设计结果的表达形式也往往是物质的,如纸质的设计样图,泥制的雕塑模型。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有人称它们的形态是“原子”的。而数码艺术设计手段是“比特”的,作品表达形式也是“比特”的。“比特”没有可以称的重量,也没有可以量的尺寸,它是无形的,并不存在于可直接感知的空间之中。我们称数码艺术设计的这种基本形态特征为:数字化的存在。尼葛洛庞帝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他说“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那么,要了解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差异最好的办法也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与笨拙的“原子”相比,“比特”则是举重若轻,千变万化,瞬息万里。“比特”对于“原子”的优势是显易而见的。
二、数码技术的“参与”特征
在艺术设计中,“比特”可以参与设计,而不仅仅辅助设计、制作图纸。尼葛洛庞帝认为“在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中,电脑应该能够理解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想法――这类想法常常会在任何一个设计的初始阶段出现――而不是只懂得那些以比较完整和连贯的方式表达己成形的东西。”也就是说,当设计师头脑里闪现出一个模糊的灵感,就可以让“比特”去捕捉,而不是等设计师构思好了才让计算机去辅助设计。“比特”参与设计的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该建筑被认为是数码建筑的开端和代表作,它是一座彻底扭曲变形、绝对找不到两条重复线条的庞大建筑。而如此复杂的形象是由专门从事航天事业的制造软件计算模拟出来的。设计者的灵感仅仅是使用曲线构建新大楼,至于用什么样的曲线,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于是他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无数条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线条,然后从中选出自己满意的线条进行组合,就这样一个超时尚的建筑设计完成了。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一经建成就成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地标式的艺术,并且震惊了世界,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成了旅游胜地。小城原来濒临破产的经济也迅速升温,如果说数码艺术设计拯救了毕尔巴鄂市一点也不为过。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互动特征
数码艺术设计的互动特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设计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例如前面说的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的设计中就有设计师与计算机的互动。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地对设计项目修改、完善也会与计算机互动。
2、观众、用户与计算机的互动。例如观众根据计算机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观赏;又如游戏玩家用计算机玩游戏。
3、人机人的互动。例如设计师将设计作品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用户,用户把对作品的意见
数码时代艺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