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11题)赠反应”楠台漪
[题型专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B.
C.
D.
常温下,反应 4Fe(OH)2(s)+2H2O(l)+O2(g)===4Fe(OH)3(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AH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
H2的速率
D.
A.
B.
由图1所示曲线可知,化学催化比酶催化与8果好
X 为 CI2
在H2S溶液导电性实验中,由图 2所宗龈可确定通入的气体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2SO2(g)+O2 3(g)转化关系(如图3)中,纵坐标表示 。2的转化率
「 商,曰b ‘Me ♦一 ■'心+5、君土 Em cm . . 1 Na2CO3溶液的曲线,从 A->B点反 4 是用 0 mol L -的盐酸滴定 mL 0 mol L
12.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 H
+ = ==C02 1+H 2。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io an mi 40 v/mi.
m4
A.
由图1曲线所示知,
30°C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乙>甲>丙
B.
冰醋酸中不断加入水,
溶液导电能力如图
2所示,溶液中c(H
*):
B<A<C
1
C.
由图3所示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 +O3(g)===NO2(g)+02(g) Z\H = —200 kJ mol
-1
L
(g)
。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
-1
H kJ mol
2NO2
20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
关系,其中交点 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
A、B饱和溶液分别由t"C升温至t2°C时,溶质
的质量分数B=A
D. 丁表示常温下,稀释 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
溶液 pH的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 NaA
14.
溶液的
pH小于NaB溶液
f化—用 下列图归#曲傲您精符的是"
2<M»
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 -1
0 mol L . mL 0 mol L CHa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
曲线
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 a点所示的溶液是 80 °C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
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
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对点回扣]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的
若AH<0, AS>0 -定能自发
若AH>0, AS<0 -定不能自发
若AH<0, AS<0;或AH〉。,AS>0 则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和规律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 (如温度、压强、浓度等)的改变破坏了原平衡体系,使得正、逆反
应速率不再相等。当 V 遮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 V
如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
„>V „<V
的结果是V H = V
蚪 若条件的改变不能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或者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相同,
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
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 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的影响: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 大的方向移动。
酸碱中和滴定中’五个”易错点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
滴定管读数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的关键是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溶液的体积,判断滴定终点,合理选用指示剂。
注意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反应 手溶液呈中性尹滴定终点。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判断依据是 c(待)=c(标)V(标,aq)/V(待,aq),任何操作的误差最终均可归结
到对所用标准液的体积的影响。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 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c= K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Qc< 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当难溶电解质的类型相
高考化学1115多选题专项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