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静的孩子不省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静的孩子不省心
案例描述:
  陈旭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早晨来园总哭丧着脸,恋恋不舍地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老师早”的问候声细小得几乎听不到,然后无可奈何、一言不发地坐到座位上。我建议他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他总是固执地摇摇头。在班级中他是个极为平静的孩子,上课发言没有他,游戏时也看不到他愉快的笑脸,顽皮捣蛋更是找不到他。应该说,他是个让人省心省力的好孩子。可是,我感到茫然,我们要教的不是一群小兔子,也不是一群小羊,我们要教的是孩子。孩子的本性应该是天真的、活泼的,该让他在对世界的探索中慢慢成长,而不是长期倦缩在自己的小角落里。
案例分析: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在根据陈旭小朋友的情况,我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
1.        社会因素
     陈旭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连父母都接触不多。从他自己小小的世界来到幼儿园,看不到熟悉的亲人,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心理上产生忧伤、紧张不安等情绪是很自然的。对于这种孩子来说,只有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才是安全的、自信的、满足的。离开亲人,幼儿会感到不安全,对周围环境产生惧怕的情绪。确实,孩子从一个原本不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失去了原来的舒适与满意,就会表现遇到问题过度焦虑、不安,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羞于同他人交往等,这就是所谓的“分离焦虑”。这些消极的情绪表现极不利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2、自身因素
陈旭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们言语不多,所以他从小缺乏言语锻炼,更没有什么主动交往能力。幼儿与父母长期分离,很少有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因此,幼儿接受外界的信息较少,得不到各方面的培养。来到幼儿园后,一下子要和那么多的同龄孩子相处,缺乏交往经验的他更始有害怕有无所适从。每天要参加的各种活动,即使是他感兴趣的,他也会表现出不自信,拒绝参加。并且,在家时集数位长辈的宠爱于一身,家长们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困难都竭力去解决。这种过度保护的措施,减弱了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事事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缺少自信心和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进入幼儿园以后,对孩子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不能很好适应,只能有消极的态度来面对。长此以往,他就成了班级中一个最不令人注意的孩子。
3、家庭因素
康克清同志曾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子女的天然学校,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早陈旭的家庭生活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时的生活中,能让孩子自己做主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较少,家长对孩子也无这方面的要求。另外,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以为孩子还小,个性如此,长大自然会好。许多经验表明,凡是在房间里长大的孩子除了较顺从外,大多数活动能力较差,不善于交往,胆怯,缺乏独立精神。因此陈旭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他的个性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案例反思:
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包括从小拥有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同伴关系,活泼开朗、积极愉快的性格。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的核心内容,并且对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积极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
措施一:给孩子一个能感

安静的孩子不省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