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①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3)评价
②标志着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粮食“放卫星”宣传画
浮夸“报喜”活动
大炼钢铁
②评价:
a积极: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①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3)评价
②标志着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粮食“放卫星”宣传画
浮夸“报喜”活动
大炼钢铁
②评价:
a积极: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2、三面红旗
(1)总路线
b消极:说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忽视客观规律,直接催生“左”倾错误。
(“…多快好省地的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
失误\教训
危害
项目
运动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
瞎指挥和浮夸风盛行。
全民炼钢。
忽视了经济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和生态恶化
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共产风盛行。
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4)纠正:
(3)影响:
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的主因。
是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
彭德怀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青壮炼钢去,锄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与人民鼓与呼”,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哪一运动后果的担忧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运动中,为了响应党和政府钢铁产量赶英超美的计划,掀起了“全民炼钢”的热潮,对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
B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①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②从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
③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农业现代化
④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到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水平
A
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B
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
(2014·山东文综·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大跃进】dà yuè 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C
(2014·上海单科·2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2014·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
:
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1971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
实质是全面纠正”文革“错误,经济出现回升。
阶段
成功探索
失误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时期
文革时期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单一公有制;改造后期操之过急
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周恩来调整;邓小平整顿
“文革”
归纳:50-70年代新中国在建设上有哪些成功探索与失误
①要结合国情;②要遵循经济规律;③国民经济要有比例按计划进行;④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验教训:
(1949-1976年)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56-1966年)
建设的探索和失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