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者,人生最初学校也”,家庭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摇篮。家庭教育即指父母或家庭成员中的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范围之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近些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浅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者,人生最初学校也”,家庭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摇篮。家庭教育即指父母或家庭成员中的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范围之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近些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粗暴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和玩耍天性
3-6岁的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周围环境有广泛的兴趣,常常提出问题要求成人解答,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标志。这一心理过程如果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引导,会对幼儿的认知和创造性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幼儿的好奇心被当作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而遭到指责、约束、冷漠或讥笑,这往往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打消孩子的求知欲。因此,家长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问题,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幼儿的提问,谨慎正确解答幼儿的问题,万万不可随便的应付,轻率地甚至错误地作答;也不可低估幼儿的知识和能力,不予回答,一切推脱到上学后再去求知。
玩是儿童的天性,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要活动除了吃、睡之外就应该是玩,那些不爱玩、不会玩的孩子才是令人担心的。3-6岁的幼儿更是热衷于玩,在玩耍中他们得以认识各种事物,同时形成初步的人际关系的概念。但有很多家长却不能认识到玩的意义,带领孩子穿梭于各类特长班、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惟独不留玩的时间,一发现孩子在玩就批评。“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家长应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幼儿玩耍,在玩的过程中解答幼儿的疑问,并告诉他们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及一些社会行为规范,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这些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并且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二、忽视劳动教育
现在的家长往往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孩子的智能开发和才能培养上,很少关注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他们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以孩子年龄小、怕累坏等种种借口把孩子与劳动隔绝,甚至把属于孩子自理的劳动也接手过来。
其实,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劳动,它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增强责任感和增强体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家长“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快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劳动是最关心、最忠诚的保姆。”很多孩子在童年时,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做饭,有一种神奇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家长要给他们一定的机会。否则当孩子的年龄大了,有能力干这些家务活儿时,他们却没有兴趣干这类事了。
父母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凡是儿童自己会做的事父母不包办;凡是儿童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父母不代替。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特别是自理自立能力,教他们从小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如果孩子从小自己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烧煮一些简单的食物、洗手帕、小衣
浅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