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
学习目标
1、认识阮籍、陶渊明及其诗文,认识两首诗创作的背景;
2、理解领悟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诗歌中借景抒怀或运用比较等表达技巧。
知识累积
文学知识
1、作者简介
,不再烦忧和忧虑,
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完好这样,白日的陶渊明是在田园世界里,
那是沉寂与坦率的世界,可每到
夜晚到临的时候,他的世界里没有了菊花,没有了桃花,
也没有了豆苗,变为了我们所陌生
的脸庞。对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明朝黄文焕《陶诗析义》有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
第八首专叹贫穷,余则惋惜老大,屡复不停,悲忿等于《楚辞》。”所以,叹人生苦短是贯串这组诗作的中情意旨。
3、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含正始今后直
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期间的文学创作。这一期间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质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
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批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惧怕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
有全者”,很多出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忍的权利斗争中。
另一方面,司马氏公司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并为强抢政权制造舆论,又全力提议儒家
礼制,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想,面对惧怕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
的精神悲伤,也就显得特别尖利、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始文人
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地发展了“建安文学”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会集抒发了个人在外
部力量富强压迫下的沉痛。
因为四周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因为哲学思虑的流行,正始文人极少直接针对政
治现状发布建议,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目光,从时间和空间范围来察看事物,讨论问题。
也能够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取的感觉,实行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虑。
所以正始文学体现出浓重的真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虑和尖利的人生沉痛,组成了正始文学
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期间出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此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字词汇总
1、薄帷鉴明月
鉴:名词动用,照
2、荡荡空中景
景:通假影,月光
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掷;抛开。骋:驰骋
课文精要
理解要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第2页
夜中不能够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够寐,摄衣起弹琴。”王粲夜不能够寐,起
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怀乡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够寐,起而弹琴,倒是为了抒发在邪恶
的政治环境中的忧思,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
祸害,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
发咏。”意指阮籍生当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类“忧生之嗟”。
而清人何焯则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念书记》卷四
十六)何氏认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加深刻。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
排泄心中的烦闷。这里以“不能够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烦闷和忧思。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清亮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
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忧如是在写自然风景,但
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彷徨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能够说写景
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饶艺术收效,令人感觉委宛不尽,意味无量。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
连续写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若是说,上两句是写诗人
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
写出宁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单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形交融。但是,《文选六
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单在外。翔鸟,鸷鸟,
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忧如诗中光景皆有所指,似有勉强附会之嫌。
彷徨将何见?忧思独悲伤。
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彷徨,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彷徨,月光模糊,夜色苍莽,
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悲伤”。这表现了诗人的孤单、绝望、烦闷和悲伤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单不安的忧思,诗人用象征的手法,经过他夜中难寐、彷徨户外的一系列行为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难以名状又难以调解的深邃愁绪。
《杂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