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概念
腐败一词在《汉书·食货志上》就已出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指(谷物)发霉、腐烂。这是腐败概念的生物学释义。后来,它被引申到政治领域,成为一个政治术语。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是指权力腐败,也即指权力职能的蜕变。简单说,腐败就是通过滥用公共权力实现私人利益。
广义腐败:国家公职人员+非公职人员
狭义腐败:仅指国家公职人员
腐败的主要特征
主要与国家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相联系
权力成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商品
主体行为突破了权力的合理界限,与权力相对应的责任消除
其行为后果损害了公共利益
建国前的反腐败
毛泽东亲批处死的7名犯罪官员,5名在建国前:
谢步升,江西瑞金叶萍村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5月,贪污、杀害干部
唐达仁,瑞金县财政部会计科长,贪污,33年夏
左祥云,“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34年2月,贪污
黄克功,红军旅长,逼婚不成杀害女生,37年10月
肖玉壁,陕甘宁边区清涧县张家畔税务所主任,贪污、倒卖,40年
芬兰:全球最廉洁的国家
芬兰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极为少见。全国各地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贿受贿案件不足10起,而且几乎没有大案。芬兰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
专家认为,芬兰腐败案件少与公民普遍较高的的道德水准以及民族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透明和公开是芬兰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公共部门的一切都要公开,接受市民和媒体的监督。政府档案馆以及公共部门的所有档案材料不仅对专家和研究人员开放,而且也对新闻界和公众开放。公民在需要时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了解政府部门的有关情况,从而有效地防止政府部门产生腐败现象。
社会的透明程度也很高,任何人都不能开匿名账户,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全国所有账户的情况。每个公民和团体的收入及财产(资产)每年都要在纳税表上加以公布,任何人都可以到税务局询问和查实某人或某团体的收入及财产情况。
芬兰在透明国际公布的国家清廉指数排行榜中连续5年第一
监督是关键
封闭与公开、软性与刚性、随机与制度
监督是最大的保护,更是一门艺术
四大平台:政风行风评议、政民直通车、投资环境企业监测点、百姓问政
杭州副市长许迈永腐败案交检方受贿过亿
贪婪:就任杭州市副市长之前,曾历任西湖区区委书记、萧山市副市长等职,其长期在杭州官场历练,同时有担任杭州驻香港窗口公司负责人的履历。在中纪委办案组的调查中,亦有杭州市西湖区部分相当级别的官员曾多次协助调查。
做官先做人
头:坚定的信念,常识,学习
肩膀:敢于担当责任
脊梁:独立的人格
脚:务实的作风,群众观念
手:完成任务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
用权当谨慎
权力:是一种力量,借助这种力量可以或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的预期局面和结果
权力的特性:不平等性、可交换性、自我扩张性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民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地方才休止。
阿克顿勋爵: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过好几道“关”
算好政治、经济、精神三笔帐;
经营好家庭、工作、朋友三个“圈”
保持作息时间、日常消费、家庭生活三个正常
腐败的概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