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CAN总线的通信原理
CAN总线的通信原理
CAN总线协议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的开放系统OSI 7层互联参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CAN总线的通信原理
CAN总线的通信原理
CAN总线协议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的开放系统OSI 7层互联参考模型基础上的。其模型结构只有三层。即只取OSI底层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保证节点间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CAN 总线上用“显性”和“隐性”两个互补的逻辑值表示”0”和”1“。如下图1所示,VCNA-H和VCAN-L为CAN总线收发器与总线之间的两接口引脚。信号是以两线之间的”差分“电压形式出现。在隐性状态,VCNA-H和VCAN-L被固定在平均电压的附近。Vdiff近似于0。显性位以大于最小值差分电压表示。CAN总线的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位速率为5kbps),通信速度最快可为1mbps(此时的最长通信距离可以为40米)。
CAN技术的报文传输为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的任意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的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CAN节点只需通过对报文的表示符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发送,接收数据。
CAN总线的数传输采用帧格式的不同,分为含有11位标准帧含有29位标志符的扩展帧,CAN总线的侦类型分为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和过载帧。
CAN总线的通信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