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7篇
有一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底教科书”,这本书便是《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风采仪态特殊秀美。假如不是何平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会“疑其傅粉”?假如嵇康不是潇洒大方,玉树临风,又怎会赢来众人纷纷感多古代时的经典故事,还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也来看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吧!
《世说新语》读后感4
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行疗。闻于法开出名,往迎之。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读书笔记:郗愔再次登场,每次登场都是负面形象,这次由于沉迷天师道,吃符箓太多,导致肠胃不畅而得病,由此可见,当时一大批士大夫沉迷道教炼丹之术。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主要做三件事:饮酒,服药,清谈。当时的人服用一种药石叫:五石散,也称寒食散。据说服用后可以娇美姿容,延年益寿,其实却使人脾气急躁,过早衰亡。惋惜!可叹!可悲啊!
《世说新语》读后感5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照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犹如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共性特点。
擅长抓住人物特征。常用简洁几个字,准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比照突出人物性格。比方淝水之战时谢安的镇静和朝中大臣们的慌张。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慌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寻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当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由于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谢他的德义,思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承受,假如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表达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阔人民的宠爱,包括我也很喜爱。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许多吧!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共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敏捷现,真是妙不行言啊
《世说新语》读后感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