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总结
第一章 总论
概念
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
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
时,红细胞可一过性增多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红细胞减少 )
生理性: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约
25 % ,引起血液稀释;
6 个
月~ 2 岁的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 ,血容量急剧增加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低致红细胞减少;月经期暂时引起下降。
病理性: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
5.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
织红细胞。
成人: %-% 新生儿( 3 月): 2%-6%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可达 20% 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 1-2 日即开始, 1 周左右达最高峰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6.白细胞测定
白细胞计数 leukocyte count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计数法 :以 2% 冰醋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然后将悬液充入细胞计数池内,低倍镜计数 4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计算原则同红细胞。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 :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 ;剧烈运动、淋浴 ;严寒、高温 ;午后高于清晨 ;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
(白细胞减少)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游走、吞噬
50 ~ 70%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致敏反应
~ 5%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释放组织胺、肝素 0 ~ 1% 单核细胞
(monocyte ):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异物
3~ 8%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参与体液、细胞免疫 20
~ 40%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生理特性:渗出性、变形性、趋化性、吞噬性骨髓 血液
分裂池成熟池 储备池 边缘池循环池
4-5d 1-3d2-3d
核左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 /晚幼粒杆状核 /杆状核分叶核 /分叶核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6%:轻度左移; 10% :中度左移; 25% :重度左移或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细胞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者超过 5% 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 :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 ;剧烈运动、热水浴 ;严寒、高温 ;午后高于清晨 ;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 :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 ;急性大出血 ; 急性中毒 ;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病例:患者朱全妹,女性, 47 岁,因砖墙砸伤腰骶臀部致左下肢活动受限伴腰骶臀部皮肤发紫 5 天于 2001 — 12 —04 由急诊收治入院。
一、贫血总论
1.贫血 anemia :是一种症状,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循环血中,红细
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参考值 —— 即称为贫
血
2.rbc: 主要功能:携带 o2 、运输 co2
膜组成:膜糖、膜脂、膜蛋白
膜结构:不对称性、流动性、骨架
膜功能:物质运输、抗原性、变形性、免疫功能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hb: 是红细胞中的运输蛋白,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 co2
诊断学实验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