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十好”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素养
王书海 邹兴平 邹文瑞
“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礼”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知礼、明礼、守礼,是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
抓“十好”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素养
王书海 邹兴平 邹文瑞
“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礼”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知礼、明礼、守礼,是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结合“礼”文化建设要求,秉承生活即德育的理念,提出了以“抓‘十好规范、育美丽学生”为核心的德育目标,总结提炼出“着好装、走好路、上好课、健好体、扫好地、管好物、吃好饭、睡好觉、乘好车、上好网”等校内外学习和生活行为“十好”规范。学校汇聚师生智慧,通过制订“十好”实施细则,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在校园环境中渗透“十好”,营造规则而自然、秩序而诗意的育人氛围,充分彰显“十好”价值。学生生活能力、综合素养大大提升,言谈举止优雅大气,朝气蓬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
德育就是做人,孕育在生活中
学校以“衣食住行学”及其他活动作为切入点,思考德育工作的序列化,德育工作从隐性到显性、从人到物、从行为到教材进行研发、生成,形成系列行为规范。
學校德育中心办公室结合“十好”目标,制订符合本部门管理职责的对应管理办法和评价方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学“十好”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督促、检查、评价学生践行情况,结合班级公约对学生实施奖惩。科任教师积极参与过程管理,具体落实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人监督管理,制订了“校长→主任→教师→学生组长→学生个体”的层级管理体系,人人监督。利用学校大会、年级大会、班团会和课堂进行宣讲,在学校形成崇尚“十好”的氛围,时时矫正师生的违规行为。学校把“十好”的标准变成具体可感的人和事情,让每个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从做最好的自己开始,推己及人、及物、及家、及国。
分步推进,逐级提升
学校大致按照6个阶段分步促进“十好”行为规范的落实。第一阶段:入学第一周——矫形,矫正学生行为和形象。下发纸质资料,全员学“十好”实施细则,熟悉相关内容并矫正不良习惯。第二阶段:入学第一个月——造形,塑造学生行为习惯。下发电子资料包,分班组织以“十好”为主题的活动,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十好”执行情况进行奖惩。第三阶段:入学第一学期——固形,强化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结合班级小组建设,将“十好”作为学生行为准则,设置班级“十好”督察员,对违反“十好”规范的同学进行帮扶教育。学校组织全员考试,要求班级合格率达100%。第四阶段:入学第一学年——成形。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
惯、生活习惯,在无教师监管时能自觉遵守“十好”规范。班级对“十好”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积极推荐先进事迹或典型案例,由学校教辅中心、德育中心组织编撰校本教材。第五阶段:八年级和九年级——示范。在强化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入理、入心、入情的深入教育,把“十好”规范转化为自觉行为,内化为素养,校内校外一个样,为低年级同学做好示范,自身达成“规则而自然、秩序而诗意”的自律境界。第六阶段:学生毕业后。跟踪了解学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对“十好”规
抓十好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素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