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导航: 是引导某一设备,从指定航线的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的方法极移: 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历元: 指定天球坐标或轨道参数而规定的某一特定时刻多路径效应: GPS 接收机所收到 GPS 信号经由建筑物、水面或其它反射物表面反射抵达接收机天线的干扰信号。经反射的信号路径增长了,其伪距存在系统偏差, 致使定位结果不准。整周模糊度: 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载波相位测量时, 载波相位与基准相位之间相位差的首观测值所对应的整周未知数周跳: 是指在 GPS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载波相位测量中,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导致的整周计数的跳变或中断。天线相位差: 卫星天线几何中心与相位中心的偏差绝对定位: 指测定测站点的地球质心坐标的卫星定位相对定位整数解: 将平差计算按所得的整周未知数取为相近的整数, 并作为已知数代入原方程,重新解算其他待定参数非整数解: 不考虑整周未知数的整数性质, 平差计算所得的整周未知数大地高: 指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正高: 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之间的高差同步观测环: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二、简答题简述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 GPS 的前身是美国军方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 , 195 8 年研制, 1964 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 5到6 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 每天最多绕过地球 13 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 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 GPS 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 提出了名为 Tinmation 的用 12到18 颗卫星组成 10000k m 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 196 7年、 196 9年和 197 4 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 GPS 精确定位的基础。而美国空军则提出了 621-B 的以每星群 4到5颗卫星组成 3至4 个星群的计划, 这些卫星中除 1 颗采用同步轨道外其余的都使用周期为 24h 的倾斜轨道, 该计划以伪随机码(PRN) 为基础传播卫星测距信号,其强大的功能,当信号密度低于环境噪声的 1% 时也能将其检测出来。伪随机码的成功运用是 GPS 得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海军的计划主要用于为舰船提供低动态的 2 维定位, 空军的计划能供提供高动态服务, 然而系统过于复杂。由于同时研制两个系统会造成巨大的费用而且这里两个计划都是为了提供全球定位而设计的,所以 1973 年美国国防部将2 者合二为一,并由国防部牵头的卫星导航定位联合计划局(JPO) 领导, 还将办事机构设立在洛杉矶的空军航天处。该机构成员众多, 包括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交通部、国防制图局、北约和澳大利亚的代表。最初的 GPS 计划在美国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诞生了,该方案将 24颗卫星放置在互成 120 度的三个轨
gps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