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教师真好
这天,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课的内容是《我爱爸爸妈妈》。上课伊始,我问学生:“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举手者寥寥无几。我又问:“有谁在家做家务呢?”这回没有一个人举手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不惊讶。虽然
做一名教师真好
这天,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课的内容是《我爱爸爸妈妈》。上课伊始,我问学生:“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举手者寥寥无几。我又问:“有谁在家做家务呢?”这回没有一个人举手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不惊讶。虽然农村不比城市,但隨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家也都把孩子看得很金贵。家长们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受累。甚至有些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只要你把书读好,剩下的什么也不要管。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所以孩子在家不做家务,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就似乎在情理之中了。改变不了家长,能不能改变学生呢?我决定试一试。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父母每天都做些什么。大家纷纷举手回答:“我妈妈在鱼棚刷鱼池。”“我妈妈和爸爸开家庭宾馆。”“我爸爸在沈阳打工。”……我依次把同学们提供的信息写在黑板上,发现大多数家长都在乡附近的鱼棚打工。我从这个信息开始引导,“爸爸妈妈在鱼棚上班,去得早吗?”学生们几乎抢着回答:“很早,我妈妈早上三点钟从家走,我还没起床呢。”“老师,我爸在鱼棚打工,每天晚上七八点回来,很累的。”我又继续发问:“你们怎么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很累呀?”“有时爸爸回来,累得满脸淌
汗,我都替他擦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一次妈妈由于太累,晕倒在鱼棚,是一位阿姨送妈妈回家的。”一个小女孩儿站起来说道。
“同学们,咱们的爸爸妈妈挣点儿钱多么不容易!”我感叹地说。孩子们早已不再平静,“老师,我妈妈工作这么累,早晨还得起早给我做饭。”“我爸爸也是,不论多困都陪我写作业。”学生们用复杂的情感讲述着他们的父母,感动、赞美、心疼……或许兼而有之。“大家能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与不易,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既然都懂事了,就要学会分担,为父母着想。你们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吗?”我开始因势利导。
“老师,我要学洗碗。”“我要学拖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把你要做的家务活写在纸条上,放在文具盒里,回家后先向爸爸妈妈学如何做,然后再把它承包下来,怎么样?”同学们听后高兴极了,跃跃欲试。“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轻轻地问。“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最后一项,是大家拉钩为誓
做一名教师真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