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1
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须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按部就班,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赞扬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终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十、作业布置:巩固背诵全词,预习并背诵下一首《雨霖铃》
板书设计:
望海潮——柳永
意象 艺术手法
形胜
杭州 都会 如何表现——
繁华
望海潮教学设计2
一、诗词导入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日我们再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老师出示课件补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异。最终,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乐章集》。
2、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老师出示课件补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探望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探望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颂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这首词,思索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美丽,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羡、赞美与艳羡之情。
四、详细探究
1、作者在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图景?请为这几幅图景命名。学生先自主思索,然后小组探讨。
明确: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2、找出你喜爱的词句并进行赏析。(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描绘画面:郁郁葱葱的树木环围着整个江堤,汹涌的江涛发怒似的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壮阔的钱塘江像一道自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赏析意象、字词:该句意象显明,“云树”以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又与前文“烟柳”呼应,增加了一份清爽朦胧之美。一“绕”字表现了绿树成行,长堤迤逦的情态。“怒涛”中波涛怀怒意奔涌而来表现其澎湃汹涌之态,一“卷”字,极富形象性和动感,再现了钱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飞溅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方的手法表现了波涛的颜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堑”暗指钱塘江,以“无涯”表现其宏伟壮阔,使词的意境变得雄浑壮阔。
五、拓展延长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对其中关于杭州盛景的描绘大为赞美,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确定。并在出兵前赋诗言志,极具慷慨豪迈:“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课件出示:你认为本词描写的哪幅画面激起了金主完颜亮对南宋的觊觎之心,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家立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漂亮风光和人民安定快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旺盛太平景象,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七、布置作业
请课下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
望海潮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