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
第一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
是微生物与宿主在个体、细胞和分子的多层面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现象。
第一节
capsule and microcapsule
荚膜和微荚膜均具有抗吞噬、抗有害物质的杀伤和黏附作用,从而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例如炭疽杆菌、肺炎链球菌荚膜;
A群链球菌的M蛋白、伤寒沙门菌的Vi 抗原、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等都是构成微荚膜的组分。
第十七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大肠杆菌类荚膜
肺炎球菌荚膜
第十八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3、侵袭性酶类及侵袭素 invasive enzymes and invasin
酶: 葡萄球菌凝固酶 staphylococcal coagulase 、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DNA酶 等。
侵袭素: 在肠道杆菌中发现,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并进一步扩散。侵袭素由inv 基因编码产生。
第十九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二)毒素 toxin
外毒素
exotoxin
内毒素
endotoxin
第二十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1、外 毒 素
(1)来源 :
主要为G+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次要为G-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
多数外毒素由细菌分泌到细胞外
少数细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外毒素由细胞破解后才释放到细胞外。
第二十一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①大多数外毒素是蛋白质
结构:A-B模式或单链毒素
A亚单位: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与靶细胞结合。
二者单独对机体或组织细胞无致病作用,因此毒素结构的完整性是致病的必备条件。
(2)特点:
第二十二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ETEC不耐热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
分子结构:A-B模式
第二十三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肉毒毒素最强-神经毒素
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毒性比KCN大1万倍。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
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
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冲动传递,导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②毒性作用强,并对组织有一定选择性
第二十四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破伤风痉挛毒素 60℃ 20分钟

葡萄球菌肠毒素 100℃ 30分钟
③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多数不耐热:
第二十五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人工方法(%甲醛)处理脱毒,保留抗原性成类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如TAT
④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第二十六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⑤外毒素种类繁多
神经毒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引起细胞变性、坏死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肠上皮粘膜细胞分泌增加、引起腹泻
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第二十七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2、内毒素 endotoxin
定义: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特性:
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化学组分是脂多糖(LPS)
毒性作用较弱,无选择性,无组织特异性。
抗原性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第二十八张,共一百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   
IL-1  
内毒素                  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卓小妹
  • 文件大小5.35 MB
  • 时间2022-07-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