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介绍文化的含义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泰勒在中国的古籍中,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 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 “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天津民俗文化的特色及其演变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建城设卫、生产、商贸、文化、饮食、服饰、家族、民居、交通运输、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及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诸方面。天津名字的由来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年)朱元璋去世后, 其孙朱允文继位为帝,其子朱棣以“靖难”为名,向其亲侄子朱允文发动了争夺王位的战争。建文二年( 1401 年)九月,朱棣率军由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昼夜兼行”, 破沧州,打通了南进之路。赐直沽以“天津”名,意为“天子济渡之地”。天津老城北门外的渡口处,曾建有“龙飞渡跸”的牌坊以示纪念。天津设卫建城 606 年朱棣称帝后,认为“直沽海运商泊往来之冲, 宜设军卫”。于是,在明永乐二年至四年( 1404 年至 1406 年)先后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于直沽,并令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等筑城浚池,建天津卫城。清顺治九年( 1652 年),天津三卫合一, 统称“天津卫”,这一名称也成为天津城市的代表。天津是码头文化天津依河近海,地处水陆通津,距首都北京又很近,因此地位十分重要。明代筑城后,漕运发展,商业繁荣,财聚四海, “民喜为商贾”。凭借海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汇南北舟车,集八方商贾,迎海运漕粮,纳吴越百货,成为华北地区商业中心。清代漕运、盐业、粮业更渐发达,经济空前繁荣, “轮蹄辐辏,舳舻扬帆,往来交错,尽昼夜而无休止”。东门内、北门内及东门外宫南宫北大街, 商号林立,钱庄、银号栉比,商贸发达,各业俱兴。漕运古代由官方督管的水道运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百年中国看天津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 一百年中国看天津。西安,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国最北妈祖庙坐落于文化街内部的天后宫俗称娘娘宫, 始建于元代,为北方罕有的妈祖庙,体现了天津作为漕运和海运集散地的传统地位。天后宫也被称为除澳门、台湾天后宫之外的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 6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公元前 12 世纪,周文王姬昌定都这里,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 1100 多年,先后有 21 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 13 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
天津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