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doc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动或手动互投功能;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自备电源应在外电中断后10分钟内启用,并能够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持续运行,储油量应保证至少4个小时用量需求;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UPS供电回路。
智能电源设备应实施必要的信息安全防护;禁止通过外部网络进行远程维护。
信号源系统
三级、二级前端的重要节目应接入两路不同传输路由的信号源。一级前端的重要节目、主要节目应接入两路不同传输路由的信号源,且能够实现不同信号源的自动、手动切换和应急跳接
。来自外部网络的节目源应不直接接入播出系统,先经过隔离和审核后方能接入。
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三级应对本地接收的卫星信号源节目进行监听监看,应配置满足安全监控要求的卫星接收机;
(二)二级应对本地接收的卫星信号源节目进行监听监看,应配置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或满足安全监控要求的卫星接收机,系统或接收机应具备卫星信号异态声光报警和迅速进行节目源信号切换或关断的功能;
(三)一级应对本地接收的卫星信号源节目进行监听监看,应配置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系统应具备卫星信号异态声光报警和迅速进行节目源信号切换或关断的功能。
数字前端播出系统
编码系统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
三级、二级前端的复用、加扰系统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一级前端重要节目和主要节目的复用、加扰系统应按1+1备份方式配置,一般节目的复用、加扰系统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
调制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
传输适配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
三级前端的服务信息(SI)生成子系统应配置备播系统,备播可采用码流播放方式;二级、一级前端的SI生成子系统应配置主备系统。
一级、二级前端CA系统应按1+1备份方式配置;应有应急系统或措施,在CA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无法短时间恢复时,能保证用户正常接收。
EPG广告、邮件等数据播发系统应有应急系统或措施,在发生数据播发错误或系统瘫痪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用户正常信息接收并更新用户机顶盒中存储的各类数据。
一级、二级前端播出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应能实时进行数据的主备自动同步备份;三级前端应采用磁带、硬盘方式定期备份,备份周期不超过7天。
承担数字电视信号及网管数据转发、汇聚、组播等工作的交换机应按1+1方式热备份
播出系统应统一时钟,时钟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二级应配置可靠的时钟源,前端的时钟信号锁定于同一个时钟源,时钟发生器应有自动校时功能;二级的时钟源可来自于一级;
(二)一级在二级的基础上,应配置主备时钟源。
互动电视前端播出系统
时移和回看系统的节目收录、存储、分发等设备应采用N+1备份方式,N不大于10;系统应具备负载均衡功能。
互动电视系统核心网络设备应按1+1方式热备份,相关连接线路应配备两路不同传输路由。
点播系统的存储、分发服务器等设备应采用N+1备份方式,N不大于10.
点播分发链路宜采用两路不同传输路由或不同传输方式。
点播节目的迁移分发应采用安全的传输方式。
互动电视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应有备份系统或手段,当发生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不影响用户正常收看。
模拟前端播出系统
应配置视频、音频跳线排。三级前端的视频、音频分配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二级前端的视频、音频分配器应配备双电源,按N+1备份,N不大于10;一级前端的视频、音频分配器应配备双电源,按1+1备份。
模拟调制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
自台监测系统
播出信号监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三级应能对所播出的节目、图片、文字等信息内容,EPG广告、字幕通知、邮件等数据内容以及接收终端呈现内容进行监听监看,应能采取录音、录像或记录码流等方式对前端输出点重要节目信号的异态进行记录,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数字前端应配置码流分析设备对重要节目信号源和输出点进行分析;
(二)二级在符合三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能采取录音、录像或记录码流等方式对前端输出点的重要节目和主要节目的异态进行记录,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数字前端应配置码流监测设备,能对重要节目信号源和输出点以轮询方式进行监测;
(三)一级在符合二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能采取录音、录像或记录码流等方式对前端输出点的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r_678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