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锈钢电解抛光.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锈钢电解抛光一. 电解抛光原理: 电解抛光(electro-polishing) 也称电抛光, 是利用阳极在电解池中所产生的电化学溶解现象, 使阳极上的微观凸起部分发生选择性溶解以形成平滑表面的方法。它是一个复杂的阳极氧化过程, 伴随着工件表面的溶解和和氧化,但又不同于阳极氧化。电解抛光的抛光机理是: 1. 黏膜理论: 电解抛光在一定的条件下, 金属阳极的溶解速度大于溶解产物离开阳极表面向电解液中扩散的速度, 于是溶解产物就在电极表面积累, 形成一层黏性膜,这层黏性膜的电阻比电解液的大,而且可以溶解在电解液中, 它沿阳极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的微凸处的微黏膜厚度比凹处小, 导致凸处的电阻也较小, 从而造成电流集中, 与微凹处相比, 微凸处电流密度较大,电位升高,从而使氧气容易析出,有利于黏膜溶解扩散, 加快了微凸部位金属的溶解。随着电解抛光时间的延续, 阳极表面上的微凸处被逐渐削平,使整个表面变得平滑、光亮。 2. 氧化膜理论: 在电解抛光过程中,由于析出氧的作用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 阳极表面呈钝态, 但是, 这层氧化膜在电解液中是可以溶解的, 所以钝态并不是完全稳定的。由于在阳极表面微凸处电流密度较高, 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 而且该处析出的氧气也多, 有利于阳极溶解产物向溶液中扩散, 促使该处的氧化膜溶解加快。在整个抛光过程中、氧化膜的生成溶解不断进行。而且微凸处进行的速度比微凹处快, 其结果, 微凸处金属被优先溶解削去,使阳极表面达到平滑、光亮。电抛光阳极过程的特点: 电抛光过程根据金属表面的性质、溶液成分、工作条件,在阳极附近可能发生下列反映①阳极溶解,当进行电抛光时,金属表面的原子就转入到电解液中成为离子,阳极发生溶解: Me = Me(n+) + ne ②氧化膜(或氧吸附层)形成,电抛光时,在阳极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膜(或氧吸附层) ,此膜的厚度决定于金属的性质、电解液成分、工艺规范。 2Me(n+) +2OH- =Me2On +n H2O ③气态氧的析出: 4OH- =O2 +2H2O +4e ④溶液中还存在多种物质的氧化二. 电极极化曲线( I-U 曲线、钝化曲线) 当工件基体放入电解池中并通以直流电的情况下, 零件表面就会产生阳极极化现象, 而且在阳极极化的工程中有一定的曲线规律—电极极化曲线F① AB 部分:电压增加,电流增长较慢,阳极表面未活化,不能正常溶解。② BC 部分, 电流与电压成比例增加, 阳极表面活化产生正常溶解, 金属具有强腐蚀型表面。③ CD 部分,在 C 点附近曲线发生突变,当电压从小增加到 U2 时, 电流强度会有所下降, 说明金属表面氧化膜生成, 电阻增大, 金属表面开始形成黏液膜。④ DE 部分, 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强度却保持不变, 曲线出现水平部分,金属表面生成了黏液膜, 具备抛光表面的条件, 金属表面正常溶解可得到光泽的表面。⑤从E 点开始只要电压稍微增加, 便引起电流强度的急剧增加,这是阳极上氧的析出的标志, 虽然阳极表面得到光亮, 但同时产生了腐蚀斑点( 点状凹坑) ,电抛光过程受到破坏。通过试验,当电解抛光时给 EP 槽施加至钝电压,电流就会按照阳极极化曲线的形式进行变化; 把整流器调到稳压状态, 调整电压到工件至钝电压,开机,电流就会从 A点 1S 左右到达 B 点然后达到 C点-

不锈钢电解抛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06-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