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心得
小学老师家访工作心得1
家访是老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化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变更。所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叨念,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实行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须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敏捷调整,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探讨教化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协作。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缘由,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化。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亲密联系,同时注意学生的个别教化,真正达到“教化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化效果。
小学老师家访工作心得3
20xx年10月29日,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利用周六参与“课外访万家”活动。吃完早饭,我和万老师来到距离学校不到2公里的小悟乡黄湾村家访。这次家访活动让我感慨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第一,宣扬了学校办学理念。我们耐性地向学生家长讲解并描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教学设施、学校食堂的建设等基本状况,刚好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化理念,解决家庭教化各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加家长的责随意识,让家长能够主动参加到学校的教化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念地和学校携手做好学生的教化工作。给学生以主动的激励和正确的引导,达到共同教化学生的目的,完成教化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任。
其次、全面地相识学生。我们了解了许多在学校生活中看不出来的东西,相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例如有些同学在校缄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好动,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特性的学生,原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验、家庭背景之后,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想法,在以后的教化教学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三、培育了感情。家访增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驾驭了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状况,刚好地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学生的动态,为今后的教化教学工作供应了帮助。在家访结束时,有的家长要我们留下来吃饭,有的家长要赠送一些家里的土特产。我们坚守原则,自觉婉拒。我们的付出微乎其微,但是家长们的热忱让我们非常感动。
二、家访中发觉的问题
第一,留守学生家庭教化缺失。走访的家庭中家庭教化的力气普遍薄弱,许多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代为管教,使得他们的心理懒散、行为放纵、学习成果差、不服管教。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怀,缺少必要家庭教化,让学校教化工作的绽开是难上加难。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送到了学校自己就没有什么责任了,出了问题就去找学校,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学校,严峻忽视了家庭教化的重要性。
其次,家长溺爱助长学生不健康心理。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以至于溺爱和放纵,让孩子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看法、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了爱挑吃、爱挑穿,爱攀比,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化带来诸多的不便;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果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教化;有些家长对素养教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养教化提出质疑,认为分数确定一切;有些家长只顾挣钱而忽视孩子的'教化问题,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拿来给自己的孩子挥霍,让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不良金钱观和用钱观;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送给了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种种状况使得学校教化工作开展很不顺当,缺乏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家访的做法有待改进。家访时间短,任务重,很难做到四平八稳,有许多疏忽的地方和做得不是很周到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以改进。让家访真正成为一项长期的、有实效的民心工程。
总之,家访的目是刚好地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化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
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