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评析方法运用的经验与技术
浙江省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陈国胜
教育虚拟网:656037
E-mail:rasjsjxxxjkyc@
陈国胜“教师教育”科研博客
“敢问路在何方?”
一、我们的苦恼在哪里?
二、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三、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一、我们的苦恼在哪里?
(一)我的遭遇是……?
(二)你的遭遇是……?
(三)我们的遭遇是……?
二、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一)就业的压力
(二)需要的满足
(三)自我的局限
想法1:领导怎样看我?
想法2:学生如何看我?
想法3:我到底怎么样?
关键:个人成长与发展道路的迷惘
三、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教育教学研修行动----
(一)热衷成功
(二)规划未来
(三)承认现实
(四)理论先导
(五)岗位迁移
(六)进修培训
(七)选择良师
(八)学会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教育学生?
----问题:“今天,我们如何教育孩子?”
叙事:“你儿子我管不了啦……”
下午放学时间,XXXX小学大门口,一教师在大声训斥。
(家长、孩子低头不语)
“你儿子我管不了啦,他要是能转到别的班级或学校去,我就谢天谢地了。”
“倒了八辈子霉,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上课从来不听讲,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挑我的刺儿。昨天上公开课黑板上有个字儿没写好,他在下面嚷嚷说‘写错了’,这不是存心跟我捣蛋吗。”
“哼!昨天的帐还没来得及跟他算,这不,今天又来了,叫他们用‘虽然……但是’造句,你知道他怎么造的,‘虽然我学习很努力,但是杨老师就是不喜欢我’,我这是罪加一等了,认得你们狠了,你们走吧!”
家长涨红了脸,不住地向老师赔不是,“他个小畜生不懂事,请老师多加管教,要不听话,你只管打……”
----研讨:现代教育方式是什么?
“独白式教育”与“对话式教育”
问题: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师:比如表达内心的忧愁,可以直接说:“我很忧愁”。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忧愁地站在一棵树下”。大家比较一下,哪句更好?
生:第二句更好。第一句很直接,有点苍白。第二句用了情境烘托法,营造了一种氛围,“站在树下”更能烘托我内心的忧愁。
师:说得好。再看第三句:“我忧愁地站在一棵孤独的树下”。与第二句比比如何?
生:这句比第二句多了“孤独”一词,写出树是孤独的,人是孤独的,树与人相通,好像有了灵性,两颗孤独的心在一起,更显其忧愁了。
师:真不错。再来看第四句:“我的忧愁是一棵树”。再比比,如何?
生:这句用比喻的手法,把“忧愁”比作“一棵树”,更具体化形象化了,使语言富有诗意。
师:理解得真好。所以有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来看第五句。我的忧愁……
生:是一棵孤独的树。
生:是一棵凋零的树。
生;是一棵生病了的树。
(师继续板书:“没有年轮的树”。
生看后,凝思。)
---思考:
1、“意思本位”的言语教学,体现了语言本体观,但是忽视了言语交际目的。
2、“单向性”的言语教学,关注了人与语言的关系,但忽略了人与人的关系。
3、语文“对话教学论”:
“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
----阅读教学:意图的完成性
----写作教学:表达的诉诸性
----口语交际教学:表述的类型化
3课堂观察评析方法运用的经验与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