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近几年,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顺利开展并获得一定成效,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展“结对子、拜师傅”的培训活动,让老师在岗位上练兵。对一年级上岗老师进展了“课改”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每周星期三的晚上安排2个小时为老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详细做法是:①组织讲座,由已参加过培训的省级骨干老师担任主讲老师,重点是解读新的《课程标准》。
②组织讨论,对照《课标》,结合教学理论,老师们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互相讨论,共同寻求一个满意的答案。③组织辅导,由教导室和中心教研组选取报刊上的理论性文章,提供给老师们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讨论,使广阔老师更新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全面施行《课程标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根底。组织开展了“教学活动月”活动,活动形式为“分组比教,重点评课,集体评讲.”详细地讲就是由骨干老师组成两个评课小组,分别进展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评委将所要评课的对象先定到人,课后作充分的评讲准备,最后召开老师大会,,使全体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飞跃.(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加强课程改革的保障
(1)物质保障。按照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配齐配足必要的教育装备设施。学校增拨一定的资金,用于课程改革期间开展老师培训、科研和有关活动所需要的专项经费。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政策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课改指导小组,对新课程施行进展统筹规划、指挥协调。将课程改革工作情况列为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教育的重要指标,每年度组织一次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的评比. (精品文档请下载)
六 、存在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获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优生开展和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场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开展。理论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根底和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参和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化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别人得出,加上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课改年级每班人数到达九十人以上。学困生无形中失去了考虑、发言、表现的时机,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精品文档请下载)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和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于界定。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气氛;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
课改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