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
本文目录
(一)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作文题
(二)文言文词汇课内外对比题
(三)成语主观填空题
(四)古诗鉴赏课内外对比题
语文匠最后的绝密提醒
(一)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作文题
全国甲卷地区并非新高考标准提及的“60篇推荐篇目”了。(12篇选修属于高考范围之外)语文匠很早就说了,默写题区区6分,不足以承载60篇古诗文背诵之“重”,预测会有更多题型向课内靠拢,语文匠预测得100%正确!
(三)成语主观填空题
(2022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语文匠解析】这里本身不难,比如① 不解之缘;②鲜为人知;③屡见不鲜。但是命题导向很值得玩味。可以见到,成语题已经从辨析进化到了应用的层面了。当年考生僻成语被人诟病,后面考近义成语渐成流俗,如今考成语主观填空题正是恰逢其时。只是阅卷起来比较累而已,你永远想不到学生能写出多少种不同的来。顺便说一句,语文试卷考填空题是很罕见的,除了默写题和补写题之外,其实填空题真的可以多尝试一下,像英语试卷的语法填空题学习学习。
【语文匠命题4】
我们要从培厚自己文化土壤的角度去欣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创造的多彩缤纷的文化,既 ① ,也懂得“美人之美”,最终相互学习借鉴达到“美美与共”。要与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 ② ,让我们的文化土壤真正实现“有容乃大”。同时,扎根文化土壤,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厚古薄今、 ③ ,还要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语文匠解析】①各美其美;②兼收并蓄;③固步自封。语文匠曰:做题技巧无非是瞻前顾后,但是技巧之外,词汇量才是王道!
(四)古诗鉴赏课内外对比题
其实说起来,这类题很早就有了,不过这几年逐渐淡出,今年再见,分外亲切。
(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语文匠解析】先引用官方评价“显性关联,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学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味两首送别诗与普通抒写伤感愁绪的离别之作的不同。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充满豪情。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用李白的《送别》,要求学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语文匠很赞同这种“显性关联”,让考题和课文挂钩,教考结合是语文的正途!
配套同步练习(试题调研)
越王勾践墓
柴望【注】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乌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柴望,字仲山,号秋堂,南宋爱国诗人。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借助历史人物表情达意,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西亭书事①
曾巩
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
岸尽龙鳞盘翠筱② , 溪深鳌背露晴沙。
陇头刈麦催行馌③ , 桑下缲丝急转车④。
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期间,西亭为作者任职时所建。②翠筱:翠竹。③馌: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④缲丝:煮茧抽丝。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一番雨”催熟“林间杏”,既点出节令,又寄托诗人的情感,读来饶有意趣。
B .次句写水上花开,用语虽简,却既能突出水西亭的优美环境,又暗含诗人的欣喜之情。
C .“溪深鳌背露晴沙”一句表现的意境,与杜甫《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类似。
D .诗歌前两联写美景,后两联写农事,叙写内容的变换有利于表现诗人丰富的形象特征
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