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飞天之美好.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飞天之美好
摘要:民间文学给了我们作家文学很多思考和经验,也给了今天的学者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把视角从传统的男权社会转向了一直被忽视的女权社会,感受到了在严酷紧致的封建社会下的一股隐秘的力量——女性意识的崛起。之所以在民间文学这个领域研究,正是因为它没有一般作家文学的束缚和禁忌,它更能反映在众生百态下的一个真实的女性魅力,对于我们的研究更有意义。
关键词:女权;独立;觉醒;反抗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作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民间传说的四个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角,即聪颖善良的女性,甚至比男主角更加光辉四射,流光溢彩。这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件很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而在这四大民间传说之中,一种对抗文人传统、作家故事模式的民间文化精神就凸现出来,完成了一次民间文学战胜作家文学的尝试和有力证明。以下我将通过对这四大民间传说的剖析来挖掘它们当中孕育的老百姓的民间智慧和母性信仰。

一、女性的觉醒——《牛郎织女》

儿童们在夏夜举家纳凉时总是会从其他长辈口中听到这个美丽的故事。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正符合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的要求。他们生活富足和睦,正是典型的中国封建传统家庭模式。织女的贤惠和能干,正是古代封建社会对贤妇的摹画,一方面满足了广大男性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了女性在小农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封建意识形态下的男尊女卑意识的挑战。织女显而易见要比牛郎高贵。牛郎仅仅是凡间一个普通的农民(放牛郎),而织女却是天庭的仙女,一说是天帝的第七个孙女,一说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不管采用哪个版本,织女都是出身门第、是个“大家闺秀”。她与牛郎的结合,显然是违反了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模式。牛郎织女的自由恋爱,正是女性在抛弃了一切外在压力束缚,解放自己的情感,并付诸行动的一次伟大尝试。“古人在情感世界中对此‘阻隔机制’之于相思效应的价值发现”,“这些作品写出了阻隔相思的真情实感,阅读接受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深会我心地得到感动与共鸣[1]。”民间文学家在创作了织女的艺术形象时,定是让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打破了封建礼数。
织女的形象意义在于她把男权置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女权的扩张正是体现在她对于牛郎的大胆追求和对天庭伦理道德的蔑视。她的独立性还体现在她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上。她与牛郎隔河相望其实是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压制下的结果,但其七夕鹊桥相会又不得不说是一次小小胜利。不管怎样,织女还是成功了,这样成功虽有缺憾,却也是美好而伟大的。

二、女权对男权的一次尝试性进攻——《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版的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的爱情千百年以至广为流传和推崇,这期间寄予了广大民众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对至死不渝的忠贞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封建社会中男性拥有诸多特权,在读书进士中更是权力独享。祝英台女扮男装混进书院,正是在男权主导下的女权一次有意识进攻。祝家是封建家长制的象征。它一方面保护女权,另一方面以保护为借口实际上在镇压女权。
书院作为登科中举的必经之地,因其圣贤而具有了强烈的书香气息。书院作为绝对男权化的产物,是带有男性主宰标志的地界。古代女子只被允许在家中读书,而且男女所读之书

飞天之美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112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17-06-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