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名好家长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侧重点
三、一名好家长应该做到的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唐代诗人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
著名音乐家莫启示是: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案例3:一个母亲的三次家长会
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对母亲说:“我们怀疑你的孩子有多动症,他在板凳上怎么也坐不了三分钟。”母亲听了很伤心。她回到家里,孩子问:“妈妈,老师怎么说?”看着孩子充满希冀的眼睛,母亲回答:“老师说,我的宝宝进步了,过去只能在板凳上坐一分钟,现在差不多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妈妈都很羡慕我,因为只有我的宝宝进步了。”孩子听了,破天荒多吃了一碗饭,破天荒听妈妈的话早早上床睡觉了。
第二次家长会是在孩子读小学时。老师告诉母亲,班里举行数学考试了,全班五十九个学生,她的孩子得了第五十八名。老师怀疑她的孩子智力落后,建议母亲带孩子去找医生做个智商测试。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流了一路的眼泪。走进家门,看见孩子那双惶恐躲闪的眼睛,母亲强忍住眼泪说:“孩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已经超过了你的同桌(同桌第59名)。”第二天,孩子破天荒不用叫床早早起来,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第三次家长会是在孩子初中三年级。老师对母亲说,他的孩子考重点中学是没希望的,能进一般中学就不错了。回家的路上,母亲一路欢欣鼓舞。进了家门,孩子说:“妈妈,老师怎么说?”“老师说了,你只要再加把劲,考上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
若干年后,孩子将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双手捧给母亲,“妈妈,我知道其实我并不聪明,都是你……”这时,母亲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它顺着母亲的面颊哗哗地流下来。 这位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是艺术的,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始终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也让她自己始终生活在希望当中。
著名的罗森塔效应告诉我们期待的重要
1968 年的一天,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 7 1 至 6 年级各选了 3 个班,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 许的口吻郑重地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有关的老师,并叮嘱他们务 必要保密,,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 ,因为名单上 的学生是他和助手随机挑选出来的
.8 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 18 个班级的学生进 行复试,结果奇迹又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 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原本能力平平的学生成为"绽放的花 朵"?显然, 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
夸奖能激活优秀的脑细胞
贬低则激活消极的脑细胞
表扬孩子当机立断
批评孩子三思而行
(二)善于等待孩子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咬了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如果总去抓,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如,一年级招生和分班的两次考试。再如,二战时的三个人物
(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
三号人物曾经是
罗斯福: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丘吉尔: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瓶夸特威士忌。
希特勒: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挑起二战的恶魔
等待孩子慢慢长大——承认差别
等待孩子猛然醒悟——发生奇迹
等待孩子败后成功——收获喜悦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愿意成为坏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成功者。”
(三)善于理解孩子
案例一:孩子考试没考好
家长一:又没考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让我失望啊!
把孩子没考好归因于孩子笨,给孩子种下了负面的种子,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
家长二:你能不能说一说这次考试为什么没考好
用问题回应,让孩子感觉到你这个妈妈不理解他,让孩子感到很无助,很失落。久而久之,孩子对你的
努力做一名好家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