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委员会检视问题情况报告三篇
1、支部对党员的日常训练不够深入,训练效果不好。
详细表现:个别党员存在着党员意识淡薄,组织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松驰。
整改措施:在支部的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
四是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意识不够。个别机关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即使是有制度,也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单位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全开成了“评功摆好会”。执行制度原则性不强,遇到得罪人的状况有意回避,因人而异采纳不同的制度标准。同时,在制度的宣传和监视上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干部对制度理解存在偏差。以致于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本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是机关党员的表率强度不够。个别党员抱负、信念、宗旨意识淡化,工作敷衍塞责,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为基层效劳的意识不强,存在“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个别党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由于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无视党性熬炼,不钻研业务,不提高工作本事,业绩平凡,先锋榜样作用荡然无存,被时代抛弃,更谈不上做时代先锋。这些现象,在肯定程序上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几点建议
1、抓领导、领导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强化党要管党的意识,努力构建“以工委为龙头,以基层党委、总支为重点,以党支部为根底,党委、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都是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领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县直机关各党委、总支和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一岗双职”的作用。要切实担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讨论,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不搞单打一或搞“两张皮”;要与党务干部一道克制党建工作中的难题,诸如:党建经费、人员调用等详细问题;要转变观念,变党建工作“要我抓”为“我要抓”,主动给党务干部交任务、指方向、压担子;要充分发挥党委委员、支部委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乐观性,关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常常向党务干部了解状况,检查问题。
2、抓熟悉、筑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立。机关党组织建立是一项根底性工程,涉及到能否保证整个机关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心保持全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涉及到能否保证机关党员干部在简单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斗争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决信念、迎难而上,成功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因此,支部自身建立的好与坏,对机关党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支部班子要加强学要带头学习的同时,抓好支委成员的政治学习,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支部工作的内容,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
3、抓班子、带队伍,配齐配强党务干部。配备肯定数量、素养较高的党务干部,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县直工委要协调有关领导,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对不适应做党务工作或工作平凡、力量一般的党务干部,要建议部门党组调整分工,予以摒弃。对做党务工作较短,工作业务不很娴熟的党务干部,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党务工作的力量。对政治素养好、工作力量强、成绩突出的党务干部要予以表彰,破格提拔,以此鼓励机关其他党务工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4、抓制度、强治理,确保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机关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治理机制,进展标准化治理。一是坚持两位一体,实行“双目标考核”。各级党组织要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定,任务同下,工作同步,考核同行,纳入统一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二是抓好党务、业务两个结合,实行“双目标治理”。机关党组织要根据上级党委整体布局,制定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治理细则》和《党员目标治理细则》,对党支部和党员实行双目标治理。三是讨论可行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党员,特殊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按时参与组织活动,要实行党组织生活“预报制”、“公示制”、“谈话提示制”和“奖惩制”。
5、抓主体、带全局,增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乐观培育机关党员队伍具有政治立场坚决、思想品质端正、学问层面较高、创新思维敏锐等特点。发挥好机关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加强机关党组织建立的根本。要高度重视党员作用的发挥,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讲党性、重品德、作表率”等主题训练活动
党支部委员会检视问题情况报告三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