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地域文化下的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形成国际影响力的背景下,从突出农产品的功能特征、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实现产品与地域文化的有机互动等方面阐述了区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针对新丝路地域文化其具体功能、特点,还需要使之艺术化,让用户更加直观地掌握产品的核心要素。可见,强化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功能特征尤为重要。
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内涵
农产品的包装设计需要增强包装自身的文化特性。对于区域性农产品而言,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拥有更广阔的用户群体,必须充分发挥产品的区域性优势,将区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充实农产品的内容,提升其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区域性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时,要把握地域文化特色、符号与元素[2,3],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提炼,将其巧妙地融入农产品设计中,强化区域性农产品的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产品与地域文化的有机互动
积极推动农产品与地方文化的有效互动,是进行科学包装设计定位的关键。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交互的重要纽带,也是产品与地方文化互动的重要载体。农产品的功能特征及其地域文化内涵在高水平的包装设计中得以融合,且在产品中达到了有机互动的效果。即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彰显了地域文化内涵,而其地域文化内涵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二者互为促进,为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区域旅游业夯实了基础。 2 丝路地域农产品包装设计现状
以新丝绸之路为基础环境,对沿线地区的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分析发现,当前这类产品的包装设计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忽视农产品包装和设计,起步晚、风格雷同,包装整体定位和设计不够准确,缺乏设计的个性和特色,过度包装等方面。
忽视农产品包装和设计
农产品生产人员通常为普通农户或者是小型企业,多以产品为核心获得收益,也就是所谓的小本经营模式,缺乏提升附加值方面的资金投入。由于成本限制,大多数农产品的包装目的只是为了方便携带,忽视了美观、形象等功效,无法发挥其在塑造品牌、促进销售方面的作用。例如,直接使用塑料袋或者玻璃瓶包装百合茶、玫瑰茶,甚至重复使用包装物;产品包装缺乏商标,也没有对应的产品说明书,即使是在超市中销售的农产品,也仅仅是简单处理之后的纸盒。
丝路沿线区域的农产品品种丰富,部分产品享誉海内外,但极具品牌性的农产品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忽视了包装设计,导致农产品品牌难以构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部分沿线区域的企业和农户开始意识到包装设计对于提升产品的形象、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积极着手推动品牌塑造,旨在提高农产品的档次。
农产品包装设计起步晚,风格雷同
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显著落后于沿海地区,包装设计文化与理念也相对落后。设计师在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时,难以找到准确的定位,使得产品形式与内容无法实现完美统一,地域文化难以凸显。市场上现有的包装设计大多不注重对区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存在着复制已有包装设计思路的问题,甚至存在照抄照搬的现象,落后的包装设计已经对相关产品的区域竞争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单一的方便携带的目的,加之共同的成本控制需求,企业包装形式千篇一律,文化内涵难以呈现,并最终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发展[4],导致开拓国际市场时困难重重。在现今新丝绸之路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下,区域性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必须要对当前落后的包装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反思,正确认识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
包装整体定位和设计不够准确
区域性农产品包装的整体定位与设计不够准确。第一,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相关企业缺乏对产品具体生产模式的认识,忽视了深加工和农产品特色的挖掘,包装设计中难以以产品自身优势为切入点,更无法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反而是对那些稍有影响力的包装进行照搬照抄。第二,设计人员在包装材料选择和外观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包装材料的选择要能够彰显农产品的文化与经济属性,同时满足农产品方便携带和质量保证的需求。包装外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各种元素的协调运用,进而发挥效果,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吸引消费者购买。片面追求产品说明、色彩吸引力等农产品包装目标,难以展现出区域特色,尤其难以体现出区域农产品的特色文化内涵,很难打动消费者。
缺乏设计的个性和特色
展现个性、艺术、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对于区域农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意义。新丝路沿线各地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样式普遍缺乏个性。众所周知,与江苏宜兴百合、湖南隆回龙牙百合等其他地区的百合相比,新丝路沿线地区的百合更具有营养价值,而且肉质也更为鲜美。然而,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其包
丝路地域文化下的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